- 文字版
- 原貌版
文/玉心子 金婵娥
大悲拳注重内外兼修,在练法上强调气沉丹田,沟通任督。
一、内功法
1.预备式
两足左右开立,距离同肩宽,身体自然直立,两臂自然下垂,手心向内:头项正直,眼向前平视,口轻闭,舌抵上腭(图1)。
立身要中正安静,全身放松,不得有丝毫僵劲,含胸拔背,两臂下垂,要松肩坠肘,手指自然微叉,手心要空,要开裆敛臀,尾间中正,气沉丹田,神贯于项。
大悲拳预备式的步法、身法、手法和其要点要求,无一不是内功(气功)的要求。这就给拳术的开式和全套动作,打下了良好的气功基础。
2.双垂掌式
两手拇指自然叉开,其余八指自然靠拢,然后两臂徐徐平举,与肩平,成双垂掌式(图2)。
双臂平举不可一高一低,不得有前有后,要求与肩、胸成直线,随两臂徐徐左右平举,气沉督脉吸入脑海,两臂要明三节,即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都要松开,以使气血贯通。在两臂上举时,其着力点在手腕上端,腕就像吊着一桶水似的那样沉重。肘部还应有下坠之感,肩部要切实松开,使气贯于手指,并有发麻、发热和热流冲撞十指感。
3.立掌式
接上式,由肩部再往下沉松,逐渐缓缓以内劲将双掌翘起,形成立掌(图3)。
五指自然叉开,手心要空,中指微翘,以引气上行。此时要沉肩、坠肘、坐腕(塌腰),以使气贯于十指,随缓缓立掌动作,气沿任脉归于丹田。
上述两式,系一吸一呼。一吸气入脑海,一呼气人丹田。一呼一吸形成任督循环,与所谓的“小周天”循环相似。
4.合掌式
接上式,双臂立掌以小臂缓缓向前合拢,指肚相对(先以中指相对,后食指、无名指、小指及大拇指相继而对),掌心合紧,拇指与喉齐,要松肩坠肘,徐徐向胸前回收,深吸气于脑海,形成合十手(图4)。
5.下垂掌式
接上式,手尖向前渐渐下垂,合掌下垂至裆部,要松肩坠肘,长呼气,形成下垂掌,气沉于丹田(图5)。
以上是大悲拳开始的五个立身动作,在全套复杂的动作中,下盘功夫繁多的情况下,也要掌握深长的腹式呼吸。做到呼吸与动作相结合,以形成任脉、督脉循环。
6.贯气式
面南而立,本身肌肉放松,两脚平行站立,与肩同宽,两手下垂于两侧,舌抵上腭,眼平视,两牙齿轻叩,形神安静,此同预备式。
身体稍前倾,腿与身体成120度角。用嘴吸入一口清气,意想清气吸人体内,呼气时,意想体内浊气从口呼出,如此反复3次:再恢复预备式;然后再用嘴吸气,吸气时发出“服”声,把气从牙缝吸入肺,同时,两手向上、向外展。至两掌高举于头上时,两掌掌心相对,与此同时,两脚跟也随之提起(图6、7)。
当提到最高时.吸气满,然后闭气,两掌向下作弧,掌指相对,掌心向下,经印堂、天突、膻中至下丹田,意想胸部之气随手下压沉入丹田,同时,脚跟也随之下落(图8)。
当脚跟落地时,闭气满,两掌向外展收于两腰侧,掌心向上,同时丹田之气也收于两腰侧,呼气(用鼻轻轻呼出),恢复预备式。如此共做9次。
然后收功,即将脚跟提于最高度,放松脚部,使身体自然下沉,震动全身。共做3次。
二、外功法
1.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