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什么是武当拳
现在人们大凡都知道武当拳。然而,武当拳为什么称为“武当拳”,知情的人就少了。
一般说来,“武当拳”的称谓具有两方面的归纳义:
其一是一种广泛笼统的归纳义。即指:凡古代历史上,在武当山道教庞大的宗教活动区域内,道士们(也包括部分和尚)所习、所练、所传播的拳术都称为武当拳。这种归纳实际上还包括有些道士、和尚原来未出家时,在民间学过一些别的拳脚,或是原在其他庙观出家时学过别门派拳脚,后来进了武当庙观,也将这些拳脚功夫带进武当庙观,后来也收徒传艺。后亦称之为武当拳。这种情况目前在社会上出现不少。实际严格讲,这类“武当拳”是不足以证明和称为武当拳的。
另外一种,也就是狭义定向的归纳义。即指:在元朝和明朝时期,由武当著名内丹家张三丰所开创的一派带有道家修炼内涵的拳术派别,特称之为武当拳。这一拳派虽然后来不断传到各地道教庙观和民间,并有所发展,但因为它源自武当,并一直遵循其基本原理,所以也就自然沿称为武当拳。这一归纳义还包括当时及后来与张三丰所创造的太极拳风格特点内涵及功能相近的其他拳法,如形意、八卦等。
武当拳为什么又称内家拳
武当拳,人们习惯上又称作内家拳,或称为武当内家拳。但是,它为什么被称为内家拳呢?
历来,人们对于“内家”之说解释颇多,各执己见。
“内家”之说最早见于明清之际朴学大师黄宗羲《南雷文集》之中的《王征南墓志铭》。王征南为明末清初四明(今浙江宁波市)地方的一位武当拳名家,从师单思南。由王上溯七代为开派祖师张三丰。《王征南墓志铭》中云,“……有所谓内家者,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扑(或作仆),故别少林为外家,盖起于宋之张三峰……”从黄宗羲“有所谓内家者”一词的使用,可见当时“内家”之说不但已被普遍使用,而且相沿日久。但黄氏此说似执“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扑”的“静”者为“内”,“动”之“犯者”为“外”的敌我对象和技击特征而定。
有的认为,“内家”是张三丰以儒士自称。因为出家人称方外之人,张三丰不把自己当成出家人,以和光同尘而称“内家”。实际这一说法站不住脚。因为,张三丰既想以儒士自称,他当年就曾以儒业晋仕做过官,何必又辞官不做,偏偏爱当方外之人呢?这里须特别提及,历史上有北宋张三丰说(以黄宗羲为代表)和元明张三丰说,此引用为元明张三丰。在后章还要专门介绍讨论张三丰人物问题。
还有的认为,少林拳称外家,是因为少林寺是佛门,佛教是从印度传来,印度是外国,故称外家。武当拳出自武当山,武当山是道教,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教派,在国内,故武当拳称内家。这种说法看起来倒很合情理,实际仍然站不住脚。因为,佛教虽从外国传来,但当和尚的都是中国人,不但佛教传入后经典理论都按中国人的理解认识作了翻译,已具有中国特色,而且佛教的武术都还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武术。所以,依此来划分外家、内家仍然不能自圆。当然,有人又曾经辩解说,释、道二家从来存有门户之隔,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