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
明清四大名枪探析
枪为百兵之主,在枪术形成发展史中,明末清初是其昌盛时期。这一历史阶段是从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一代名将俞大猷的绝世之作,被誉为武术经典的《剑经》正式刊行,至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著名武术家吴殳所著的被后世誉为枪法大成的《手臂录》问世的120年间。这一历史阶段是冷兵器统治中国古代战争的最高峰,同时也是军旅武艺与民间武艺自然结合,互补互济共同发展的历史时期。正是在这种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出以俞大猷、戚继光、唐荆川、洪转、程冲斗、石电、吴殳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武术技击家和枪术家。他们独辟蹊径的武功技艺和大量武术名著,奠定了中国武术科学的技术体系与理论体系的良好基础,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武术文化的内涵。
枪术在这一时期的发展尤为突出,享誉武林的四大名枪:杨家枪、少林枪、峨嵋枪、吴家枪就是在这一时期产生和确立的。现仅就个人的多年考证与研究概述如下。
一、杨家枪
杨家枪被武林公认为第一名枪,传说始于宋代,但何人何时所创,均无定论,有待考证。但是杨家枪是明清流传最广,影响最深的枪术流派,确是有据可查。戚继光在《纪效
新书·长兵短用说篇》中指出:“杨家枪变化莫测,神化无穷,天下咸尚之。”俞大猷在《剑经》中也说“山东、河南各处教师,相传杨家枪法。”吴殳在《手臂录》中进一步指出,“杨家枪,学之易,用之利,大有益于行阵”。
从以上引证明显看出杨家枪早在明清两代就已享誉武林,受到尊崇。杨家枪能名垂古今,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它较早地形成了系统完整的枪法理论和精妙实用的枪法体系,正
如《纪效新书》所曰:“杨家之法,有虚实,有奇正,有虚虚实实,有奇奇正正。其进锐,其退速,其势险,其节短,不动如山,动如雷震。”
杨家枪的主要内容是:八母、六合、二十四枪势。
八母:拦拿提撸颠缠还圈。它们是八种基本枪法,是形成杨家枪技术与技法体系的骨干与核心。六合:一接、二进、三拿、四缠、五拦、六直。六合是杨家枪法对扎攻防的六
项基本法则。二十四枪势是杨家枪的枪法组合套路,是现存最早的枪术套路。它由夜叉探海、四夷宾服、指南针、十面埋伏、青龙献爪、美人认针等二十四势组成。
杨家枪技击战术以“快”为主,注重虚实兼备,刚柔相济,如:“枪是伏腰锁,先扎手和脚。疾上又加疾,扎了还嫌迟。”(《纪效新书》),“锐进不可挡,速退不能及。”(何良臣《阵纪》)。
正因为杨家枪法系统完整,精妙实用,它才能驰名于天下,人们竞相学习、使用、发展它,进而从杨家枪中派生出马家枪法和沙家竿子。这两种枪法的创立,不仅丰富了中国
枪术体系的内容,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杨家枪在武林中的魁首地位。
马家枪出于杨家枪而参以击打,即枪棍合一,特点是“枪为神骨而棍为皮肉”。马家枪,长九尺七寸,属短枪、硬枪。枪法风格:身短而法奥,其势紧密而迅疾,其用在手,身如轻风随云,手如青蛇渡水。枪法技术体系以二十...
本站文章皆来源于网络,旨在宣传,传承中华武术,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