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一、禅功论
禅分三乘,内功亦分三乘。
其上乘者,运化刚柔,调和神气,任意所之,无往不可。刚非纯刚,刚中有柔;柔非纯柔,柔中有刚。其静止也,则浑然一气,潜如无极;其动作也,则灵活敏捷,变化莫测。能运其一口大气,击人于百步之外,且无微不至,无坚不入。猝然临敌,随机而作,敌虽顽强,亦不能御,且受伤者不知其致伤之由,跌仆者不知其被跌之故,诚如夭矫神龙,游行难测,有见首不见尾之妙,固不必运用手脚,而始能制人也。
此种功夫,为内功中之最高者。古之剑仙,能运气铸剑,在百步内取人有如探囊取物者,即此功也。唯此等功夫,高深已及,不得真传,决难练得。且运气如此,亦非一二年所可成,势非费尽苦功历尽磨折,始能如愿。其法在今日虽不能谓为完全失传,但绝无仅有,能者实不易见。
至于中乘,则功夫略逊于此,然亦能刚柔互济,动静相因。神气凝结,虽不能运气以击人,亦可以神役气,以气运力,使其气能周行全身,充满内膜。气质本柔,运之成刚以御外侮,非但拳打脚踢所不能伤,即用利斧巨锤以劈击之,亦不足以损其毫发。
此等功夫,少林门中,能者极多,即今日亦甚易见。此步功夫,虽不足制人,但则御侮有余。武术本为强身防患而练习,得此外侮不能侵,寿康亦可期,亦已足矣,更何必定求制人之法哉?此中乘功夫,虽可自习,顾其精奥之处,如不得名师指点,亦不易领悟。练习之时,最少亦须六七年,如天性鲁钝之人,或体弱多病之人,则困难尤多,更不止费此六七年也。
至于下乘,则不仅不足以运气击人,即运柔成刚,用以御侮,亦感不足。但能将神气会合,运行于内府,而不能达于筋肉之内膜,其功效则在求内府调和,百病不生,强身引年,以享寿康之乐也。
此步功夫,可于治脏法中求之,练习时亦极简便,但能持之以恒,即有成功之望,固不必如练习中乘、上乘之繁复也,大约两年之间,即可见效。
且此一步功夫,实为内功入手之初步,即欲练习中乘或上乘功夫者,亦须同时注意于治脏。外邪袭入,即足以发生种种疾病。有病之人,欲行内功,实为不可能之事。气散神伤,决难使用,非先去其病,使其神气完固不可。此治脏之法,即廓清内府,消除疾病之极妙方法,勤谨行之,功效极大,且甚神速,故练习内功之人,宜兼治脏也。
二、静禅功
先盘左腿,将左腿踝关节部置于右大腿股上腹股沟前,次将右腿于左腿外依法而盘,成左内右外两腿叠交式。两脚心务使朝天,否则练功时膝部或踝部易受损伤,并且大腿易麻木妨碍练功;两手结印于丹田前。
说具体一点,各种坐姿均要求做到竖脊、含胸。竖脊即将脊骨调节自然正直,否则为硬挺强直,腆胸叠肚,达不到舒松的要求;又不可前俯后仰,左歪右斜,否则有违重心中正不倚的要领。
其方法是,把双肩尖微向前开张成与身体成一条直线。竖脊、含胸须视为统一性的整体,才能正确完成姿势。前胸、后背配合得体,才能丹田气下沉不浮。要求提耳根劲(稍收下颌),含胸竖脊,百会朝天,百会穴和会阴穴在体内成一条垂直线,身体的脊椎骨像宝塔一样一节一节地上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