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综合 图书 期刊 名家 图片 视频 养生 导航 专题
我的收藏
联系站长
切换繁体
谚语推荐: 上虚下实中间灵
>功夫频道>中国功夫 > 武林门派 > 崆峒道家隐踪门
隐藏右侧

崆峒道家隐踪门

  • 0
    关注数
  • 收藏
  • 文字版
  • 原貌版

    斗星高被众峰吞,莽荡山河剑气昏。隔断尘寰云似海,划开天路岭为门。松拿霄汉来龙斗,石负苔衣挟兽奔。四望桃花红满谷,不应仍问武陵源。

    ----谭嗣同《崆峒》

    崆峒武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崆峒文化中一朵艳丽的奇葩。其流传下来的传统拳械、技击、功法和套路及独特的养生功能是崆峒武术内涵的核心价值,更是崆峒武术的魂魄和精髓。

    崆峒武术起源于崆峒这块古老的土地,根在民间。以广成子“天地有官,阴阳有藏”和“抱神以静,我守其一”为理论内核。拳种较多,内容丰富,古朴无华,传承清晰,富有养生功能和特色。崆峒山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秀丽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曾吸引了不少古今习武者来此地隐居习武,使得崆峒武术不断得到发扬和传承。至今在静宁、庄浪、崆峒境内流行、习练的拳法、功法及传统拳械套路,基本上反映出了崆峒武术的全貌。崆峒山道教武术是崆峒武术的组成部分之一。崆峒武术与道教渊源极深,道士修炼学道,往往伴以习武,崆峒武术以养身练功、防身保健为宗旨,以柔克刚,后发制人,自成一派,被称为“内家拳派”。从远古到清初崆峒山道教武术隐没不彰,口传多,记载少,仅能从野史、小说和传说中得以反映。但到清末和民国时期,在崆峒山习武且有名的有韩元觉、赵至睿、郭完尧、禹理昌、聂宗清、宋高志、康嗣健、方慈贤等。习练的拳械有黑虎拳、白虎拳、黑虎出洞鞭、铁扇子、烟锅、护山棍、袖枪棍、流星锤、绳镖、净铲、春秋刀等。

    崆峒武术中,具有强身健体和独特养生功能的,当属崆峒隐踪拳门。崆峒隐踪拳门由柳木尔所创、所传。据传人讲:柳木尔为中国近代改良政治家、思想家着嗣同的贴身侍卫,精于绵拳、擅飞镖,武技精湛。因拥护谭嗣同的主张,其人丢又好,故深得谭嗣同的信任。1897年,谭嗣同带柳木尔及另一名侍卫去兰州看望家父,途经平凉,登临崆峒山并留诗存赋。戊戌变法(1898年)失败后,谭嗣同在京遇害,柳木尔凭借武艺逃出京城,潜入平凉崆峒山,隐居三教禅林,又在崆峒山南台密林处搭建草屋一间,人称“木居士”。避难期间,他习武不辍,并兼修崆峒山道家功夫,十年后自创隐踪拳。

    1908年,柳木尔离开崆峒山,出游云南、四川等地。70岁时传技张继武,张继武传李绍舜,李绍舜传陈兆坤。已单传四代,历经120余年。隐踪拳门崇奉平凉市崆峒山为其拳技发源地。2011年,陈兆坤专程来崆峒山朝山祭拜,并开始在平凉授徒传艺。(平凉第五代传人有王俊、刘武道、张爱文。)大道至简,该拳门拳法套路短小,重技击,以散招为主;拳法有三不让、阴阳手、驹马拼、七星式、十三式、青龙缠身等。功法有开合膏肓、孩儿蹬身、荷叶桩、力士桩、佛手、佛尘手、玄鹤手、五行梅花手、混元桩、五行调元桩、道家易筋经、庄子八段锦,还有延年九转法和三教寿人经,五行把有红砂手、泥爪功、沾花指、柔指、摇红。技法有缠枝艺、残肢技、擒拿,跤法有十三摔,最独特和具有代表性的当属道家剑法,有禹王神剑十三式、九式连环剑等

    ...

    游客与普通会员仅显示1200个字符,如需浏览文章全部内容

    您需要 登陆 并升级为 白银VIP会员(1元/月) 才可以查看文章全部内容,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xhwusu
编辑:
本站文章皆来源于网络,旨在宣传,传承中华武术,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

关键词 崆峒 隐踪门

返回武风形意首页

暂无内容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隐私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怎样投稿 |  手机版   

武风武术网 xhwusu@g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 wfeng New Media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