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禅是天竺语“Dhyana”一词音译的简称,全称为“禅那”,意译为“静虑”,它包括“静虑”和“静中思虑”两个含义。
《现代汉语词典》对“禅”的解释为“静坐”,对“禅宗”的解释为“佛教的一派,以静坐默念为修行方法”。
《中国大百科全书・体育卷》中对气功的解释为:“古称吐纳、导引、行气、服气、食气、练气、静坐、坐禅或内功等,是中国独特的一种健身术,其特点是通过练功者主观努力对自己身心进行意、气、体结合的锻炼,以达到健身和防治疾病的目的。”
禅宗主张“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主张梵我合一,“我心即佛”,“我心即山河大地”,认为大千世界,日、月、星、辰皆由心幻化而出,重在内心的自我锻炼,讲究以静为主,以一念代万念,通过坐禅、站禅、卧禅三种方式“对自己身心进行意、气、体结合的锻炼”。我们从印度佛教的瑜伽术对精神、身体的训练方法中亦可窥知一二,它包括:①坐法(姿势保持固定,轻松自如,相当于内功的调身);②调息(调整呼吸);③制感(制止心或认识的各种活动);④执持(使心专注一处);⑤禅定(使心与专注对象结合);⑥三昧(心与专注对象冥合为一,获得解脱)。其中③、④、⑤、⑥相当于内功的调心。这些印度佛教瑜伽术传入中国后,对禅守内功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有力地促进了少林武功的发展。
很多人都认为少林拳是外家拳,所练习的拳套都是刚猛路子,如洪拳、炮拳、罗汉拳、金刚拳等等。其实这只是一般习练者和初学者掌握的功法,另外还有少林太极拳、少林心意拳、少林柔拳、少林圆功拳禅法等以内功为主的套路,其中圆功拳禅法就讲究运动与坐禅相结合,动静相济,其桩法也要求“含胸拔背,塌肩垂肘,气沉归海,精神贯顶”,以意念为导引,气沉丹田。手法上也要松柔圆活,状如螺旋,作大小不等的弧形或环形,灵活圆转,不僵不滞,与太极拳有异曲同工之妙。其实,中国武术的所有拳种包括少林拳法、太极拳法、形意拳法等拳种都是由外练转向内练的。先将拙力换成刚猛的劲力,这是一种明显暴露在体外形成的崩弹之力,与一般人较手,已可稳操胜券,但这只是第一阶段的“炼精化气”。如想成为真正的武林高手,必须再经过“炼气化神”阶段,将刚猛的外力换成暗力,即柔功。它是一种连绵不断、刚柔相济的特殊力量,功至此,便可达以意催气、以气催力的阶段,并具备精神松静、收视返听、驾驭意志之能力,亦即“定力”。由于武学境界的高低最终是以内功的高低来决定的,故在完成了易筋功夫,达到“炼气化神”的境界后,习武者对武术的博大精深才能有进一步的体会。但能不能完成洗髓功夫,将暗劲练成化劲,以至于至柔至顺,心境达到淡泊守一,极度空明宁静,“返本归元,复归于婴儿”,即“炼神化虚”阶段,在习武者中间,能万中出一也就相当可观了。
少林寺的一代武林高手妙兴大师曾任登封县僧会司僧会和少林寺当家和尚,文武全才,著有《少林宗派渊源世系图解》等书。他有一幅墨宝,名为“人祖门少林派性功罗汉拳诀”,其中曰:“头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