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陈青
《孙子兵法》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受古今人们赞许的军事名著。为我国古代大军事学家孙武所著。全书共十三篇,论述了“计”、“作战”、“谋攻”、“形”、“势”、“虚实”、“军事”、“九变”、“行军”、“地形”、“九地”、“火攻”、“用间”等问题。书中所揭示的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军事规律,对我国历代军事思想的发展,曾产生过重大影响。有些论述至今仍有其实用价值。
散打是武术运动的最高表现形式。它不仅要有良好的武术基本功和熟练的运动技术、技能,更要有一整套实效的战略战术。孙子兵法从战争经验中总结出的若干有价值的作战指导原则,如“示形”、“先胜而后求战”、“动敌”、“避实而击虚”、“因敌而制胜”等等,对散打战术有着很大的指导意义,是散打战术不可多得的法宝。
一、知彼知己
在进行比赛之前,要充分了解对手,可通过走访、观看训练、比赛等手段,将对手的实力与自己的实力加以比较,做到知彼知己,并做出相应的战术对策。如此,方可成竹在胸,百战而不殆。反之,不知彼,不知己,心中无数,每战必殆。
二、诡道
“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这是一种诡诈的战术。在交手时,为了麻痹对方,先把自己的长处,自己最有效的招法隐藏不露,待对手放松了对自己的戒备后,使用其进攻对手,以期取得胜利。比如自己的地躺功夫较深,则可待机使用倒地错腿摔。即在对手上步出拳击我头部时,我可在其拳逼近的刹那,突然倒地,用脚踢其档腹部,
并绕其身后,双腿相互交错,将对方摔倒(如图1)。
三、伺机
“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意思是说善于用兵打仗的人,总是先创造条件,使自己不被敌人战胜,然后等待和寻找克敌之机;自己不被敌人战胜主动权在于自己,能战胜敌人,则在于敌人有可乘之隙。因此在散打中首先要镇定、
沉着,不被对手的招法所迷惑,不被对手的一拳两脚所激怒,并要认真、细致地观察对手的
进攻、防守特点,找出其薄弱点,得机便发动强有力的攻势,一次进攻就要给对手一定的打击或心理上的畏惧。比如,对手善用转身后旋踢,此技用过之后,旋转的惯性使身体重心不能完全稳定,我可疾速前进逼打(见图2)。再如,对方进步进攻时,我可伺对方重心前移之际踹其膝或小腿胫骨,阻止对方前进,若对方后撤,其上体定会前倾,我可再发另一腿击其头、颈、胸部。彼旧力之末,新力未发之前,是我进攻的最好时机。
四、自保而全胜
“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它阐明了攻与守的辩证关系。因为,防守是由于取胜条件不足,进攻是由于取胜条件有余。当我没有取胜的绝对把握时,应以防守为主,在可能战胜对手的时候,则应主动进攻。交手中,对手若一开始就用密集的手法、腿法频频向我进击,我可采取守势(此刻对手体力、头脑都处于最佳状态,尚能照顾全局),暂避锋芒。待对手体力不支,攻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