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2003年12月7日的中美对抗赛结束了,其激烈的比赛场景将永远地留在我们脑海中。赛场上我们的散打健儿多么象我们古时的战将在伟大长城上击溃来犯敌人,他们为了捍卫中华民族的荣誉一次次抗击如拳击、泰拳、空手道等高手的挑战。这其中有胜利后的欢笑,也有失败后的反思。
通过比赛,我们还是要有一定的反思的。“学而不思则罔”孔子这句话对于我们散打运动员及教练员来说也是非常有实际意义的。我们的优势在何处?劣势在何处?心中应有一面明镜。盲目地躺在所谓胜利的床上沾沾自喜,只能让我们输得一败涂地。千万不要忘记运动员比赛不单单代表运动员自己,而是代表整个民族和国家。
中国的散打需要改革,需要与时俱进,而且迫在眉睫。现对散打改革有关问题谈几点自己的看法,请各方面散打人士及爱好者批评斧正,本人也想倾听其他同好关于对散打改革的真知灼见,以求散打运动更上一层楼,共同捍卫我们民族的荣耀。
一、从规则上改革
1、应取消互踢互打互不得分和依次击中不得分这种评分方式。散打是对抗型体育运动,作为对抗型运动必然有激烈的对攻,如果在对攻中击打到对方,而且清晰有效,却不能得分,这有失公允。对手(尤其是外国选手)不理解,我们的观众也不能理解。在我们的一些散打比赛中可看到胜利一方被失败一方打得满场乱跑或口鼻流血,但却胜了。因为胜者会“得分”,这太令人不可思议了。中国散打要想走向世界,这条规则必须要改。怎样改?可以参照拳击或自由搏击的规则。如在双方对攻、拚打中记有效点,可以利用电脑电子计分方式,这样观众可以通过大屏幕看到裁判员中有三个认定此动作为有效,同时按压计分器,电子计分器上便有记录此动作得分有效的结果。把高科技技术应用到散打比赛中也算是与时俱进了。只有与世界相关搏击项目规则上的接轨才是走向世界的第一步。
2、对于“两秒”的判罚应该改革。“两秒”这条规则的出现是在八十年代散打运动刚刚开始时,由于在比赛中经常有无谓的抱缠、无效抱摔或一上来便用蛮力推对方下擂,为了防止这种场面的出现而制定的,目的是让双方运动员在对抗中多利用拳腿技术。
此一时,彼一时。现在的散打运动员的水平比先前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条规则的存在不但失掉了一些先期存在的价值,相反起到了一些负面消极的作用,阻碍了散打技术的发展。试想在激烈的散打对抗中,裁判员往往在双方打得热火朝天的时候将双方分开,这有失公平竞赛的原则。例如有的选手爱打长距离,有的选手擅长短距离,而一到短兵相接,裁判员往往会因规则的原因喊停,使比赛暂停。这不但影响了整个比赛的完整性,有利于先击打得分的一方,对于裁判也有偏袒之嫌。例如某次我女队员迎战泰国女拳手,我方队员用后手拳及侧踹腿频频得分,但对方在近距离抱住我方队员颈部用冲膝打得我方队员摇摇晃晃无还手之力,勉强应战,多亏裁判及时的“护驾”马上过来喊停,分开再战。这样的胜利有意义吗?会令对手心悦诚服吗?“虚荣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