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全运会之后,有机会按拳击规则与全运会上获前几名的几位中量级拳击运动员作了一次实战交流,就距离、反应而言,我们差不多。若自由搏击,我的胜算应该大一些。因为,拳击不许打腰围以下,更不许打背部,而这恰恰是我的强项。
输赢实无所谓,最关键的是,从这些专业队员身上,我既可以学到他们最前沿的技术,也可以验证自己的传统武术功夫哪些好用,哪些用不上。
武术应该是门实践课,空谈不行。
(一)
记得有一次听一位拳击教练讲课,他曾在俄罗斯进修过拳击,偶然提到俄罗斯拳击一种“捅人”的独特发力方法,虽只是顺口一说,我却大喜过望,原来他讲的这种发力方法,也正是先师张烈常讲的“用身体质量和速度去打人”的发力模式。大约一个月前,广州一家泰拳馆馆长小黎出差来济南,我们也作了实战交流,刚一交手,他就说我的拳太重,左右手每一拳都是重拳,而且全是移动中发力。他坦言,在泰拳打法中,基本都是定步发力,少有移动发力,移动中随手出重拳就更难。
那一瞬间,我才忽然意识到,自己习以为常的这种移动中随手出的拳力量有多重!前几日,一武林朋友与我交流,他的体重有170斤左右,我让他拿个手靶,不转腰胯不动步子,我一拳打得他退了两三步。这就是张烈老师教的形意拳的发力,很松很轻又极重。
这种力量是如何练出来的?很简单,三体式和劈崩二式,一个是静态整力,一个是动态发力。练好了这三个基础性的东西,大家都可以发出这种力来。
恕我孤陋寡闻,练形意这么多年,我从未见过有人能发出张老师教的这种“撞”劲来,据说孙氏拳里也把这种劲叫“楔入劲”。
但这种劲在实战中也有其弊端,老谱上讲:撞劲太直。所以才有“横走竖撞”一说。我的理解是,无论多好的劲都需要有相应的身形步法来配合。如果步法精妙,这种劲真是太好用了。
再说说“重拳”。以上说的这个劲算不算重拳?当然算。但有一个条件,看你能不能打上人,我的师兄——解放军队拳击主教练孙洪棋曾反复讲:何谓“重拳”?在合适的时机、距离能打上对手才是重拳。人都打不上,拳再重有什么用?孙教练是张立德老师的高足,在拳击上造诣很深,培养出了不少世界及全国拳击冠军。其弟子尼加·提玉山此次全运会是91公斤亚军。
大家也可以看看全运会上邹市明和黎家赵的决赛,黎是今年9月世锦赛拳击48公斤级第三名,此次却大比分输给邹市明,原因主要是他打不着邹,邹松空得太好了,根本不给他合适的距离和时机。相反,你越急于一拳打到对方,你的意图和漏洞暴露得越明显,你不但打不着对手,反而自己挨打。邹在当晚中央台采访他的“风云会”上笑称,他这是“太极打法”,或曰“智慧型”打法。事实上,许多拳击散打队都在研究吸收内家拳的这种“松、空、意、虚无一气”的思想理论。但要把这种思想运用到实战中去,还得靠真打实杀才能摸出来,光靠站站桩、推推手是不行的。
(二)
就我接触的民间习武者而言,基本还止于说手打人阶段,或言之“双方接触上打人
...
本站文章皆来源于网络,旨在宣传,传承中华武术,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