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提起“江湖”一词,很多人,尤其是受武侠小说和影视作品影响较多的年轻人,往往把它看作是与门帮会派、三教九流、武侠神功等息息相关的内容,认为它带有中华民族神秘的气息。在古老的华夏民族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化不仅丰富多彩而且历史悠久,当然其中也不免有一些糟粕。在当前快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全世界对民族文化的关注已经迫在眉睫,因此想要让自己民族的文化服务于全人类、全社会,就必须扫除文化积垢,让崭新的、圣洁的民族文化得以保留和延续。
一、拨开江湖文化的面纱
中国文化在五千年的历史中不断丰富、发展,不仅历史悠久、炫丽多姿,而且博大精深、神奇美妙、耐人寻味。在整个华夏文化的殿堂中,最令人匪夷所思的要数江湖文化了。也正是这种江湖文化给中国武术蒙上了神秘的雾层,使人们无法看清武术的真实颜面。
“江湖”作为一个词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最初的意思就是指江河湖海,这是“江湖”一词最原始的含义。与武术相联的“江湖文化”到底是什么样的呢?闰泉先生认为:“江湖是与正统社会相对独立的一个秘密社会。这个秘密社会不一定有完全统一的组织形式、固定的法律规范,但它有形形色色的人物、五花八门的团体、相对稳定的规范和道义原则、稀奇古怪的语言,它们共同构成了江湖这一充满神秘色彩的奇异世界。这个世界不再是一个地域,从地域上根本无法找到江湖。”(闰泉主编《江湖文化》,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1~2)从这里可以看出,江湖是游民觅食求生的场所,这些游民脱离了宗法束缚、一无所有,他们为了实现最基本的生存而奋斗。
游民的江湖其实也是我们现在经常认为的江湖,这种江湖充满了刀光剑影、阴谋诡计和你死我活的斗争。这些游民为了在险恶的江湖中求得平安,自然要学习防身技术,因此武术的介入就势在必然。这些身怀武术技能的游民侠士所形成的“江湖”,最早出现在南宋及南宋以后“水浒”系列(指以写宋江集团故事为主的众多文学作品)中,在此之前没有人大量使用过这个意义上的“江湖”一词,那时的文艺作品中提到的“江湖”,往往是文人士大夫口中的江湖,或者说是原本意义上的“江湖”。明确地把“江湖”变成绿林好汉杀人放火、争夺利益的地方,应该说是始自《水浒传》。“游民的江湖是被主流社会打压的隐性社会”(王学泰,《青年作家》2007年11期)。江湖文化是由被正统社会排挤的隐性社会形成的,它有着自己的游戏规则。
所谓的三教九流组成了神秘而复杂的江湖,它的规则又与统治者制定的规则大相径庭,因此它被主流社会打压与排斥就是极其自然的了。但是从总体来看,江湖是无形的。在中国古代宗法社会中,大多数人都在自己的土地上稳定地生活着,有自己的生活来源,一般不会脱离主流社会的秩序,其中能够流动起来的只是那些因生活所迫铤而走险的游民、士人。这些人身怀武技,熟悉陆上功夫和水上功夫,精通拳械、马术、暗器等,能感觉到存在的诸多方面对自身的不利,只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