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明清时期,是中国武术发展的“轴心期”。此时,中国武术完成了由器械划分门派到以徒手分门别类的演变历程。而清末出现的八卦掌一改以往直来直去的套路结构布局为“以转为走”的演练方式,更是标志着传统武术的成熟与完善。
八卦掌的奠基者董海川善于因材施教,为此,后世出现了程派八卦掌、尹派八卦掌、史派八卦掌、梁派八卦掌、张派八卦掌等诸多练习样式。涌现出程廷华、尹福、史计栋、梁振蒲、张占魁等多位八卦掌大师。
在追求个性的八卦掌因材施教氛围里,程廷华弟子高义盛兼和诸家、锐意创新,于1936年在家传红拳,李存义传形意拳和周玉祥、程廷华传八卦掌的基础上演化出先、后天有别的程派高式八卦掌体系。这个体系“既以八卦掌传统练法为基础,又颇多新意之处;既不失八卦掌运动的共性风格,又有自己独特的运动特色”,从而形成了“一个有别于八卦掌流派中其他分支的技术体系、自成一式练法”。
“先天掌为后天掌之本,后天掌为先天掌之用”。程派高式八卦掌以先天八卦掌为基本运动形式,后天掌由先天掌而生。其中,先天掌一掌生八式,共计六十四式(即乾八式、坎八式、艮八式、震八式、巽八式、离八式、坤八式、兑八式)。而六十四式,一式又可拆六手,共为三百八十四手,以合八卦三百八十四爻。从这里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程派高式八卦掌创编者不但按照中国哲学的八卦理念进行了套路编排,而且自觉地运用八卦理论作为一个解释系统来阐释拳理。
实际上何止八卦掌,整个中国武术都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反映,这些武术拳派都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了中国文化来解释拳理、指导实践。
武术是中国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它与中国哲学、文学、医学、帮会史、宗教史、社会史等密切相关。通过它,可以更好地探讨中国文化的内涵、更直观地把握中华民族的文化特征。可以说,研究武术是了解中国社会与文化的一把秘密钥匙。
宋代以后,中国文化由汉唐时代雄阔高亢向精致内敛、婉约阴柔转化,“一个尚武、好战、坚固和组织严明的社会,已经为另一个活泼、享乐和腐化的社会所取代了。”在这样的社会文化环境里,武术由对传统文化的超越向全面吸纳中国文化精髓转变,从而“成为中国传统静态文化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突出的表现就是内家拳和以形意拳、太极拳和八卦掌为主要组成部分的内家拳系统的出现以及诸多拳法对“内外兼修”、“刚柔兼备”的注重与不懈追求。
在“天人合一”哲学观念的影响下,中国武术不但形成了整体观的思维模式,而且突出地表现出象形拳术的发达。其中,整体观对武术的影响突出地表现在传统武术“打练合一”风格的形成和对“体用兼备”的重视。而象形拳术的“发达”又不仅仅表现在对自然界某一动物的模仿及将多种动物的模仿融为一体,而是表现出对中国哲学概念的模仿。模仿的结果是中国的传统武术领域内不但有地龙拳、蛇拳、鹰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