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综合 图书 期刊 名家 图片 视频 养生 导航 专题
我的收藏
联系站长
切换繁体
谚语推荐: 习武实用谚语精选(六)
>功夫频道>武林快讯 > 武术发展 >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峨眉武术“火龙拳”的保护与传承研究
隐藏右侧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峨眉武术“火龙拳”的保护与传承研究

  • 0
    关注数
  • 收藏
  • 文字版
  • 原貌版

    周直模

    1前言

    峨眉山位于四川峨眉县城南七公里,因地势陡峭,风景秀丽,气象万千,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妙喻。“如螓首峨眉,细而长,美而艳”(《峨眉郡志》故名)。[1]峨眉山最初流行道教,相传东汉时,山上已有道教宫观。峨眉山被尊为普贤菩萨道场后,全山由道改佛。东晋时期,高僧慧持、明果禅师等先后到峨眉山住锡修持。唐、宋时期,两教并存,寺庙宫观得到很大发展。明代之际,道教衰微,佛教日盛,至清末寺庙达到150余座。佛教徒一向有寻师求法的传统,自唐以降更是“学无常师,遍布和尚”,到处云游,求法悟正。其间在武艺上也得到相应的交流切磋。当地的寺僧、道士所传武艺基本上是吸收四川土生土长的地方拳术,山上寺僧、道士空闲之余,常使拳踢腿弄棒,道士传武也然,逐步形成峨眉武术集散地,逐使峨嵋派武术扬名海内外。近年来,随着少林、武当武术产业相继开发之后,关于峨眉武术的保护开发研究,再次引起国内外相关专家和学者的关注。然而,关于峨眉武术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成果少,积淀薄。随着岁月的流逝,不少身怀绝技的峨眉武术老拳师人去技亡,致使我国宝贵的峨眉武术文化遗产正逐步流失。因此,尽快地挖掘、整理老一辈拳师的优秀拳理、拳技、拳路和宝贵的练功方法,并将其整理成册,作为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特色课程加以继承,成为当务之急。

    黄林派是峨眉武术中较有代表性的一大流派。火龙拳是黄林派的代表性拳种,属峨眉武术高桩拳种之一。火龙拳的风格独特,演练灵活,步走蛇形,顺势借力,无大开大合动作,极具四川地方特色,主要流传于成都、内江和攀枝花等地。由于火龙拳传人大多居住成都,所以火龙拳尤以成都为代表。目前,在成都市习练火龙拳的人数屈指可数,且处于自发状态,其传播途径也较窄,仅限于师徒传承,传播范围、传承规模都较小,从而使得火龙拳的价值难以得到体现。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法、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角探讨火龙拳的保护与传承,分析火龙拳的基本特征,揭示火龙拳在传承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火龙拳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依据。

    2峨眉武术“火龙拳”的基本特征分析

    2.1地域性

    由于受到四川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生活方式、社会环境等差异的影响,使得峨眉武术“火龙拳”有了明显的地域性特点,形成了独有的技术体系及风格特点。四川人体质轻灵,本力不如北方人雄厚,在散打时,常采用“避实击虚”,以巧制胜。拳经说:“开合虚实,即为拳经。”这就指出,攻出时要开之以虚,诱敌深入,伺机反攻。防守时要合之以实,使敌无暇可击。峨嵋派拳术技艺讲究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虚实实,令人莫测。

    2.2哲理性

    “火龙拳”与四川地域文化有着深远的形神相依的血缘联系。中国古典哲学、伦理学、中医学理论等古典文化思想都是峨眉武术“火龙拳”的理论基础。中国古典哲学是一座博大精深的文化宝库,其内容包含了道家哲学、儒

    ...

    游客与普通会员仅显示1200个字符,如需浏览文章全部内容

    您需要 登陆 并升级为 白银VIP会员(1元/月) 才可以查看文章全部内容,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xhwusu
编辑:
本站文章皆来源于网络,旨在宣传,传承中华武术,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

返回武风形意首页

暂无内容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隐私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怎样投稿 |  手机版   

武风武术网 xhwusu@g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 wfeng New Media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