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中国武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流派众多。诸如少林、武当、咏春、峨嵋、青城等,它们都各具特色,在实战技法上各有千秋。少林派讲究大开大合,刚柔相济,以腿法见长;武当派以行气为重,讲究抱元守一,以静制动;咏春派以柔制刚,有着四两拨千斤之妙;峨嵋派以“北兵之王”剑见长,在搏击上讲究贴身近打等等。现代散手主要来源于传统武术,其特点,灵活多变,以无法胜有法,它与现代物理学、心理学、运动解剖学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传统武术相对比较注重形体美与舒展大方,在实战中有诸多弊端。如步伐呆板,动作迟缓,出拳弧度大,命中率较低,训练时间太长(短则十年八年,长则二三十年),且训练单一,甚至有的练拳不练腿,练腿不练拳。如少林寺的武僧,入学前几年干粗笨活儿,诸如挑水砍柴之类,几年后慢慢学点基本功(诸加蹲马步之类),再用数十年来学拳脚功夫,待功成之日,人亦老也。另外,我国近代的南拳北腿远近闻名,倘若有一人精通南方的拳法,又颇懂北方的腿功,可能南方拳北方腿都要败下阵来。而现代散手训练则比传统武术花的时间要短些,最长不过一两年,甚至几个月就能掌握其精髓。且训练方法多样化,踢打拿摔等,无论哪样,只要能战胜对手就行。搏击动作变化莫测,虚实难以捉摸,令观众叹为观止,拍案称奇。再则,传统的武术不注重无氧训练,讲究体态优美,动作到位,打击点也较固定,在实战时,就要花费不少时间,往往被对手提早预防,使打击落空。而散手运动员在实战中动作灵活多变,出击时间与对手相距均较短,变化无常,使对手料所未料,防不胜防,霎时便将对手击败于擂台上。
然而,散手也有不尽人意之处,基本功不如传统武术扎实,柔韧性也较差。
如何将现代散手的快准狠之优点,与传统武术的柔韧性、抗击打力较强等诸多优点有机结合起来,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我认为,在现代散手运动员中,应注重基本拳法的训练,克服打点快多而力道不足之弊端,同时重视柔韧性训练,做到身体协调,力量充足,虚实结合,该虚则虚,该实则实,虚则实之,实则虚之,在搏击中方能处于主动地位。其次,散手运动员与对手搏击时要注意节奏。搏斗是控制与被控制的过程。如果在搏击中节奏单调,就不可避免地陷入被动。我们在搏击中要敢于创新,敢于用奇,使对手对我之节奏难以捉摸,乃至造成对方的判断错误。在平时训练中也应逐渐培养对搏击节奏的独特感觉,不断增强我们的这种敏锐特质,以提高我们对搏击节奏的感知和把握能力。如有了这种独特感知和把握能力,便会更深层次地理解技击的艺术含义。
再次,在散手运动员平素训练中,应高度重视智力的培养,善于动脑。俗话说:“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搏击不可墨守成规,死抱一种战术不变,搏击手应多用脑子去思去想,用眼去观察,应视战况之变而变。在搏击前,每个搏击手都希望通过战前或战时经思索而“预”。即通过已往的比赛录像报道或作试探性的动作观察,及时了解对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