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一、枣核劲、杏核劲
接手时,以手心贴扶对方手背,意想在彼此中间横置一大枣核(也可想像为一大橄榄核)。内劲由劲源直达中指根,并由身前的枣核尖上爬绕过枣核肚,向对面的枣核尖延伸;同时亦从自己身前的枣核尖发劲,平直地通向对面的枣核尖。沿枣核上缘弧形运行的内劲和贯穿枣核中心的平行内劲要同时到达对面的枣核尖。再用枣核尖之劲指向对方的劲根处。如果沿枣核上缘发劲未能奏效,立即改走枣核下缘,仍要配合贯穿枣核中心的平行劲才能发出对方。
如果对方以拙力反抗,要立即微旋枣核,再按上述方法,使枣核旋转着发向对方中心。
若沿枣核之边发劲未能控制对方,立即改为意想走弧形较大的杏核边,使内劲走向加大弧度发出对方。
也可在与对方接手时,已手就贴在意想的枣核肚上,内劲向下渗透到枣核中心的平线上,再向前平送这条平线,就能将对方掷出。
二、扇面内劲
与对方一接手,就要用掌根接对方的劲点。如果是以侧掌接对方拳的劲点,则意想以掌根贴在一把竖直打开的折扇之扇轴(即对方之劲点)上,掌根要逾越至劲点之前,还要带着对方的劲点;五指放松伸展,好比是扇子上起撑开作用的小竹骨。弥漫在指间、通达于手外的内气,好比是纸质折扇的扇面。扇面随着手的动作可以上下、左右移动。但绝不能用扇子骨(即手指)去戳柞对方。内劲由中指根通出与扇面配合,与由自身胸前中心发出的平气圈一起发向对方背后之劲源。发劲时一旦与对方来力相顶,就要向上下或向左右移动扇面,使之错开顶力,催发出对方。
如以平掌接对方来拳之劲点,就意想掌根贴到平行打开的折扇轴(即平扇面)上,其他动作皆同上,惟走平扇面劲时,要配合由自身背部劲源发出的立气圈一起发向对方胸前的死点,将对方催出。
如双手与对方相搭,就要走大扇面劲。大扇面的走法是,自己的两臂(即为扇面两侧的边骨)与对方相搭后,既不能丢,也不能杵,要沾着对方,再用意想的大扇面边缘(即平气圈)配合由自身背部劲源发出的立气圈,一起冲碰对方的中心死点。这种碰发劲要具备较高水准的内功后才能正确地运用。
三、刀劲
揉手时以前臂接触对方,手要伸直,腕部要松,才能通出内劲。意想前臂之尺骨犹如一把利刃,向下切入接触点。向前切要配合以按挤内劲切进接触点。切时不能使接触点移动。下切时,肘意要向腰圈上沉坠而发放对方。
当向前切未奏效时,立即转为向后割,要仍向原接触点深处割,向后割要配合以捋采内劲,肘要有例意,刀切人得越快、越巧妙,也就越不易引起对方的防范与抵抗,才能利落地将对方发出。
四、锉劲
当用刀劲未能奏效时,前臂立即内旋,意想前臂之挠骨犹如一柄钢锉,就像用锉加工物件一样径向接触点锉去。无论前锉、后锉都不可使接触点滚动。发锉劲时,前臂要平而直,向前向后锉动都应伴随着身中垂直线的前后移动。向前锉时要配合以按挤内劲,以手指领向对方中心而将其发出。当向前锉未能得机得势时,便立即改向后锉。后锉要配合捋采内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