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一项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具有独立体系和多种社会功能的运动项目。武术也是东方文化的一颗灿烂的明珠。目前,中国武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已成为世界体育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今人们常练的武术套路主要有:长拳、太极拳、南奉及各种不同的传统武术套路。
目前,流行最广的主要是长拳、太极拳和南拳。下面,就这三类拳术的特点及习练要点为广大初学者做个简单的介绍,并共同探索。
一、长拳类
长拳,主要指传统北派武术中的一部分。古代也有专称长拳的拳种。现代国家新编的长拳,在武术运动中影响较大,且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它是吸取了查、花、炮、红、华诸拳种之长,按照一定的要求,把手型、手法、步型、步法、腿法、平衡、跳跃等动作规格化,按照长拳运动方法编成各种拳械套路。它的特点是:姿势舒展大方;动作灵活、快速,出手长、跳得高、蹦得远;刚柔相济,快慢相间,动迅静定,节奏分明。它是全国武术表演和比赛主要项目之一。长拳适合于青少年练习。从编排上看,它既有适合于基础训练的一面,又有适合于竞赛、提高的一面。它的内容包括拳、掌、勾三种手型,弓、马、仆、虚、歇五种步型,还有一定数量的拳法、掌法、肘法和伸屈、直摆、扫转、击响等不同组别的腿法及平衡、跳跃、跌仆、滚翻等动作。
现代长拳,在内容、风格、特点上与明朝戚继光著《纪效新书•拳经捷要篇》中记载的长拳三十二式、太极长拳等迥然不同。
首先是拳的姿势。它要求头正、项直、沉肩、挺胸、立腰。上肢动作要舒展挺拔,下肢动作要稳定,整个形体动作姿势要匀称。从姿势和精神状态上,还要体现出攻防意识。在完成这些动作时,起止点、路线、力点都要清晰、准确,应充分体现出动作的攻防特点。如“弹腿冲拳”,应先抬大腿,再迅速将小腿踢出,要求膝部伸直,脚面绷平,力达脚尖;冲拳时,拳要从腰间沿直线向前快速有力地旋转冲出,力达拳面,上下肢动作应协调一致,做到“手到眼到”。劲力要求,刚柔相济,顺达而有爆发力。在做冲拳、推掌、顶肘、弹腿、踹腿等动作时,要运用“先柔后刚”的“寸劲”,使力量顺达到动作的着力点。“起于根,顺于中,达于梢”,方能做到节节贯通、劲力顺达。同时还要求,以意识支配动作发力和以呼吸配合发力,做到内外合一,即所谓的“以意取力,以气催力”。
其次是拳的身法。它要求多样化。闪、展、腾、挪、起伏、转折等动作变化应在躯干的紧密、协调配合下,达到上下和顺、首尾相随、完整一体,要使身法恰到好处。为此,除应加强躯干的柔韧性训练外,更要体会动作要领和攻防含义。长拳练习中,眼法是非常重要的,是体现精气神的重要环节。演练长拳时,要善于运用眼神,通过眼神把一招一式的内在攻防意识充分表达出来。同时,还要求精神贯注,情绪饱满,能表现出勇敢、机敏、无所畏惧的气概。长拳的呼吸,要求“气宜沉”。此外,还有“提、托、聚”法,合称“提、托、聚、沉”四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