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近期,我反复研读严翰秀、王海洲的大作《杜元化(太极拳正宗)考析》书,深为杜元化所著《太极拳正宗》一书的精妙理论所折服,同时也深为严翰秀为考证而付出的大量心血感动,为王海洲推广赵堡太极拳而无私揭秘的坦诚而心动。研读之余,我深感杜元化提出的太极十三式(势)以及王海洲的太极十三式(势)之运用,为太极拳非常重要之理论,与当世其他所传有许多不同之处。吾不揣浅薄,特撰此文,旨在抛砖引玉,勿使杜元化此种“湮没弗彰”的人物及拳种,尤其是那“近乎于道”的拳学理论于我辈所忽略,反而舍本求末,捧秘笈而罔闻,弃大道而不顾,甚为可惜、可叹、可悲也1
杜元化(1869-1938),河南怀庆府河内县(今沁阳市)人,出生于西尚镇义庄一个农民家庭。他少年时曾学习当地拳术(应隶属少林派),略窥门径,后得遇任长春。任长春为赵堡镇太极拳宗师陈清萍的弟子。杜元化于1905年拜在任师长春门下习武5年,直至任师病逝。任长春去世后,杜元化于19281929年向师叔张敬芝求艺,并集合同门师叔以及师兄弟的赵堡太极拳精华,成为当时赵堡太极拳公认的代表人物。
1931年,河南中央国术馆成立,杜元化参加国术考试,被录取为武士,并兼做裁判。国术馆开设武术班,杜元化任教头。《太极拳正宗》一书,为杜元化在河南国术馆任教期间所著,于1935年在开封出版。1937年日本入侵,河南国术馆被迫停办,杜元化返回老家,1938年因患胃出血病去世,享年69岁。
杜元化在其所著《太极拳正宗》一书中,以道家思想为指导,以太极拳学为实践,具体到太极拳学,他提出了许多独特而详实的见解,如背丝扣、太极十三式(有别于其他的太极十三式,也是本文所要论述的重点)、七层功夫等等。《太极拳正宗》一书中,有许多理论和观念,有待众多学者和专家去研究。
现在流行的太极拳十三势的基本内容为拥、捋、挤、按、采、捌、肘、靠、进、退、顾、盼、定。
太极拳先辈王宗岳在其《太极拳释名》一文中,从宏观上为后来的太极拳者道明了十三势之整体内容。“释名”日太极拳——名长拳,又名十三势。长拳者,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也。十三势者,棚、捋、挤、按、采、捌、肘、靠,进、退、顾、盼、定也。拥、捋、挤、按,即坎、离、震、兑四正方也,采、捌、肘、靠,即乾、坤、艮、巽四斜角也,此乃八卦也。进、退、顾、盼、定,即金、木、水、火、土,此乃五行也。合而言之,日“十三势”。王宗岳先生明确地阐述了十三势的整体内容,使拳法、拳理、结构与运行框架相统。太极拳的八门(八劲)、五步为拳之结构、内容,八卦、五行方位是拳的运行框架,这个框架可谓十三势之源头,上下必须统。我们似乎可以这样认识,此十三势为八门五步十三法。
下面我们再看一看杜元化在《太极拳正宗》一书中所提出的“十三式(势)”。杜元化的十三式内容是:圆、上、下、进、退、开、合、出、入、领、落、迎、抵。杜云:“其中所包圆、两仪、四象、八卦,各有秘诀,一丝不乱。一太极图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