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太极拳论云:“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可见“懂劲”在太极拳修炼中承前启后,至关重要。
那么,“懂劲”之“劲”是什么概念?
陈鑫拳论云:“其劲皆发于心内,入于骨髓,外达于肌肤,是一股劲,非有几股劲也。”细究之,这股“劲”就是在拳架演练以及推手和其他功力训练中,入静,放松,气沉丹田,敛气入骨,丹田内转,内气鼓荡,以意行气,以气催形,在体内积功日久形成的一个整体运作之松柔劲、蛹动劲、内贯劲,一种节节贯穿的松活弹抖劲(陈式太极拳又名之为缠丝劲),一股周身一家的整体劲,也即人们通常所称的太极内劲。拳论云:“脚踢拳打下乘拳,妙手无处不浑然……遭着何处何处击,我亦不知玄又玄。”既明确否定了仅仅“脚踢拳打”的肢节功夫,又强调必须周身一家浑然一体才是“不知玄又玄”的“妙手”。比如,拳论强调的“极柔软然后极坚刚”,就必须是“精气神”完整合一的整体作业,否则,“极柔软”的肢体若无“精气神”支撑就不是“坚刚”而是一堆烂稀泥。又比如,拳论所说的“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字面上是指一羽所加处、蝇虫所落处极其松柔极为灵敏,但关键功夫还是整体作业,否则光某一点的松柔与灵敏,只会是“单摆浮搁”而已。
这种周身一家的整体劲,具体讲又是:
——神形合一的意念劲
太极拳是强调内外兼修、形意兼练、形神合一的优秀拳种。它要求“以心行气、以气运身”,“中和元气,随意所之,意之所向,全神贯注”;要求在“意念”指导下的内气鼓荡、出肾入肾,催动拳势或如日丽风和行云流水,或如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或如搏兔之鹘起于九皋,或如捕鼠之猫专注一方。这种意念主导下意气力、精气神完整合一的“意念劲”,其“意念”不是通常所指的意念、意识、思维、思路,而是一种“意念主导下意气力、精气神完整合一”的功力超常、魅力超常的“太极内功”。这与拳论所说“用意不用力”的“意”,其内涵是一致的。
——松腰松胯的丹田内转劲
太极拳以丹田为周身劲力源泉。练太极拳就是要通过外形拳架的“着熟”带动松腰松胯、丹田内转、丹田做功,腰胯在行拳中走立体横8字,达到一定量的积累之后实现以内带外、以气催形,内气鼓荡气敛入骨,腰不动手不发,内不动外不发。没有丹田内转、丹田做功的拳架就是“空架子”,就是“单摆浮搁”。太极拳真正意义上的强身健体也就在于它的丹田做功。杨式太极拳名师杨振基要求演练太极拳时要“腰的动作多些,手的动作少些”,其中“腰”的概念也就是松腰松胯,以腰带手,丹田做功,以内带外。
——出肾入肾的内气鼓荡劲
太极拳强调“练的就是一口气”。而太极拳的这口“气”一是须气沉丹田丹田鼓荡,二是要“出肾入肾”,以使之“积精累气”、“积气归神”,将凝聚的体能量升华成为太极内功的高能物质。关于“出肾入肾”,陈鑫拳论指出:“周身元气皆出肾,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