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道德经》作为中国道教的经典在全世界广泛流传。不同的人看《道德经》会有不同的见解,太极拳的实践同样可以帮助人们理解《道德经》,因为太极拳的思想基础与《道德经》是一脉相承的。如果用《道德经》来指导太极拳,不仅可以让我们很好地理解太极拳的真意,更可以领略到《道德经》的真谛。在太极拳的实践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道德经》的灵魂,看到《道德经》的思维脉络,感受到《道德经》的智慧。本人所习道法先天太极拳就是将《道德经》做为心法来修练的,本人在实践中感受到《道德经》的每字每句都可以作为法宝来指导太极拳的修炼。在用《道德经》来指导太极拳时,我们不可只是从《道德经》中截取某些片段,这样难免有断章取义之嫌、主观臆测之偏,应该以整章的意义来指导太极拳,反过来也能更好地清楚《道德经》的全貌。
这里我们先以《道德经》的第一章做一个尝试。
1.《道德经》第一章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恒无欲,以观其妙;恒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2.从字面解读(参考梦贞先生解释)
道,可以复制之道,不是恒久之道;名,可以宣示之名,不是恒久之名。道是虚无的,存在于天地形成之始;道是实有的,体现为万物衍生之母。因此,常在悟虚境界,可以捕获道之奥妙;常用务实精神,可以把控道之范畴。两者同出一炉,具有异曲同工之效。坚持不懈的修炼,是打开一切奥妙的法门。
3.从《道德经》看太极拳
许多人往往把自己练的太极拳,或者符合自己观点的太极拳认做是真正的太极拳。其实真正的太极拳是无法说清楚的,是不可名状的。今天你可能看到某个人把太极拳演练成一种样式、一种状态,明天你又有可能看到另一个人把太极拳演练成了另一个样子、另一种状态,那么哪个才是真正的太极拳呢?其实你看到的只是太极拳的一面而已。如果是在无欲的状态中去体悟太极拳,那么你会感受到它的万样变化(有欲状态),最重要的是从这种无欲和有欲的状态之间不断地实践感受,才能体悟到真正的太极拳。
太极拳从早先流传的5大门派,到现在已经挖掘发现了各种各样10多种流派,一些人一直在标榜自己门派太极拳的正宗。人们普遍认为太极拳做为一个门派就一定有特定的规矩和讲究,有特定的空间和时间的规定,可惜的是不同门派的太极拳常常发生碰撞和矛盾,如杨式太极拳在动作上讲究缓慢柔和、速度均匀、肌肉完全放松,而陈式太极拳在动作上却表现出了快慢相间、弹抖发力、松紧有度的特点。
怎么来判断什么样的太极拳才是正宗的呢?其实《道德经》第一章已经告诉了我们。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其拳路思维没有离开《道德经》的“道”的思维,一开始就建立了一个变化的、不断进化的思路,是不断在人们的认识中进行衍化的,人的认识到达哪种境界,太极拳的形象就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