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独具特色的技击功夫,是太极拳的生命和精华。历史上杨家父子凭太极拳技击功夫被公认为“杨无敌”,可见人们对太极拳的技击功夫是多么向往,只因“十年寒窗九年拳,九年太极不出门”,使多少爱好者敬而远之,掌握太极拳真功夫的人实在是太少了。
在太极拳的所有行功,如盘架子、推手和散手中,开与合、虚与实、刚与柔、曲与直、松与紧、轻与重等等,都是对立的统一,都蕴涵着深刻的阴阳哲理。正如《太极拳论》开首便道:“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也就是说,离开了阴阳两方面的对立统一,就背离了太极拳运动的正确轨道。
然而,一味地要求柔、缓、松,用意不用力,许柔不许刚,许轻不许重,许松不许紧,似乎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后发制人成了太极拳天经地义的代名词,而刚落点、先发制人以内功实力取胜却成了错,这岂不是违反了太极拳技击辩证对立统一的原则?
柔与刚,柔为阴,刚为阳。有柔无刚即有阴无阳,违背了太极之立意。在实践中,柔以引化黏随,而当我控制住对方之重心,顺势击发对手时,就需要用刚劲。拳论上讲“柔过劲,刚落点”,即是指行拳时,击打路线的中间过程宜柔,到了击打目标时则宜刚。只柔无刚,要摧毁对方、快速解决战斗的目标就难以实现。
轻与重,轻为阴,重为阳。有的人只知道所谓“迈步如猫行”,却不知猫行之轻是为了不惊动猎物而使自己占据有利位置,一旦得到机会,猫则会快如脱缰之马跃起出击。在太极拳技击中,动作轻灵是为了能够八面转换、八方出击,其作黏依化引而轻灵,一旦出击则须沉重刚实。太极拳之纵跳,向上宜轻灵,下踏下打则宜沉重。
松与紧,松为阴,紧为阳。只松不紧,在技击时只能被打。所谓“让中不让”、“柔过劲、刚落点”,都是松中有紧的表现。与敌交手,施行发放还须肌肉的适度紧张才能达到目的,即使是实战中承受对方的一击,也须肌肉有一定的紧张来相抵。
峡猿同志在追念太极拳高师刘晚苍先生的《何日再相逢》一文中,身有感触地说:“一提起练推手要放松,我们常常畏畏缩缩谁也不敢出劲,生怕‘顶’着对方,结果是相互游斗谁也不能把谁怎么样。可我见刘先生则完全是争取主动,一搭手深沉猛烈之劲便专注于对方重心,待你稍加抵抗他却转瞬间消息皆无,让你如坠雾中,其实他还在黏着你,继之而来的是更迅猛的摧枯拉朽的一撞、一哼、一嗨,你便腾空而起。”
对于太极拳训练,笔者也有一些想要表达的观点。
一、太极拳。尤其是其对抗形式的太极推手。应是技术、功力与速度的综合
1990年4N7日至13日,中国武术研究院召开了部分在京的太极拳家和武术工作者会议,对太极拳推手进行了十分热烈的研讨,他们边研究、边实践。北京信息工程学院的教授于志钧(太极拳技击专家吴图南之徒)先生亲自下场真推。他说:“推输了没关系,我就是想亲口尝一尝味道,以求其中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