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芗斋先生对拳学并不著眼于一技一得的局部学识,更无拳术的派系门户之见。他认為中国传统拳术歷史悠久,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有成就的拳术家,都具有不同的风格和特长。
1907年前后,芗斋先生為开阔眼界,增长见闻,离师出游。1913年,袁世凯的陆军部长靳云鹏、次长齐振林在北平设立陆军部武技教练所,芗斋先生受聘主持教务工作,得与刘文华(刘奇兰先生之子)、尚云祥、孙禄堂等拳术名家切磋交流,取长补短,技艺日臻精深。
1918年,為进一步探索我国传统拳学的真諦,芗斋先生离家出游。他曾到河南嵩山少林寺,与寺中方丈,心意拳传人恒林大和尚切磋数月﹔后经湖北、湖南至福建,得识南少林寺心意拳名家方恰庄先生。经方先生介绍,与鹤拳名家金绍峰先生相识,互换心得。之后王芗斋先生重返湖南,在衡阳与心意拳巨匠谢铁夫先生相遇,较枝败北,得谢先生倾囊相授。
1925年,芗斋先生北返途中,在安徽淮南巧遇黄慕樵先生,得其健舞要义,后创游龙、惊蛇、鹤戏、挥浪等健舞。
二十年代中期,芗斋先生对多年出游搜集到的第一手材料加以整理、总结和研究,针对当时武术界崇尚花拳绣腿的时弊和执著于一把一式的片面倾向,為道破是非,阐明真义,在形意拳基础上,吸取眾家之长,摒弃沿袭几百年的套路与固定招式招法,参以学理,証以体认,创立了面目一新的"意拳"。意拳无套路及固定的招式招法,名之意拳,以强调"意"在拳术训练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意拳的创立是我国传统武术的一次重大革命,曾引起了武术界的极大震动。
最早的意拳弟子為齐执度叔侄3人。此后不久,芗斋先生前往天津拜访师兄张占魁(兆东),并在天津太古公司和青年会设帐传授意拳,有赵道新、顾小痴、马其昌、郑志松、苗春雨、张家慧、袭稚和、赵逢尧、赵佐尧、张恩桐等从学意拳。此时的意拳已初步形成了无套路和固定招法的新颖拳术,包括有站桩、试力、试声、走步、发力、推手、散手等训练内容,已不同于传统的形意拳。
1928年应张之江、李景林二先生的邀请,芗斋先生携受业义子赵道新,伴张占魁先生赴杭州参加旧中国第三届全国运动会的武术比赛,任大会裁判,并在大会表演了意拳的试力(含试声)。会后,应师兄钱砚堂之请赴上海传授意拳,在牛庄路成立了"意拳社"。当时有名家高振东、朱国禄、朱国禎、张长仪、张长信、尤澎熙、韩星桥、韩星垣、卜恩富、王叔和、马建超、寧大椿等拜学意拳。
1929年,芗斋先生写出《意拳正轨》一书。在沪期间,曾与心意六合拳名家吴翼□先生交流技艺,还击败了匈牙利籍世界轻量级职业拳击冠军英格。英格后在英国《泰晤士报》发表了《我所见到的中国武术》一文。
1935年芗斋先生携弟子卜恩富、韩星桥、张长信、张恩桐等北上经天津回深县,进一步研究意拳。
1937年应北平名宿张玉衡、齐振林二老先生的邀请,芗斋先生赴北平定居。同年秋,北平名拳师洪连顺造访芗斋先生,三试三北,遂率徒眾拜学芗斋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