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漫长的岁月在滋养着中华文明的同时,也使武术成了这文明的一部分,历史的积淀使中国武术拳种丰富,门派林立,他们遍布大江南北,招法各不相同,但是却拥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套路!各门派都靠套路演练传承着各自的拳法,也靠套路的规范塑造着拳种的特色,套路似乎成了武术训练的不二法门。
然而却有一个拳种打破了武林的常态,它从无套路,随心所欲,实战中常以出其不意的招法降服对手,这就是发端于北京的特色拳种——意拳。
80年前的北京,报纸上出现了一条惊人的消息,一个叫王芗斋的青年武师在家中设擂,邀请各路高手过招,很长时间过去了,竟无一人取胜。就这样,一代武术大师王芗斋和他所创的意拳以惊世骇俗的方式在北京问世了。(这段是否放在最前面,使读者从一个具体可感的故事情节开始)
当时报社的记者认为意拳集武术之大成,所以也称它为大成拳。这个叫法在当时的社会上非常流行,以至于今天许多武术爱好者仍把意拳成(称)为大成拳。
王芗斋的这次设擂之所以轰动,不仅仅在于传统意义上的比武较艺,在此之外还有着一个不同寻常之处。王芗斋在报上声明设擂期间,凡来家中者一律热情接待,来访的武林高手可以随意和他过招,也可以“文斗”,就是切磋武学理论探讨拳理奥妙,以达到互通有无共同提高的目的。这一擂台“文斗”之举,可算是前无古人标新立异。而在他设擂的数月之内,武斗无人胜,文斗无人应,在报社记者连篇纪实报道之下,自然是轰动京城也轰动了武林。
在今天,作为意拳的发源地,北京城仍然有许多意拳传人。他们的拳法信条是王芗斋的一句格言——“拳拳服膺”,王芗斋的拳学理论和训练法则也被门人们一代代地严格遵循着,而其中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功法练习,就是站桩训练。
令人诧异的是这种训练既不见力量也不见速度,而力量与速度是各门武术的基础,离开它攻防格斗就无从谈起。然而,这种站桩训练却是王芗斋特别强调的意拳精华所在,其中的缘由和他少年时代的习武生涯颇有关系。
王芗斋出生在河北深县,幼年时曾师从行意拳名家郭云深习武,那时的武师大都只教套路,很少传授功法,(何谓套路、功法?是否用小贴士的方式注解,因其太过专业)但郭云深在传授武艺的同时,也把从不外传的站桩功法传给了王芗斋。
说到郭云深那可是20世纪初名传大江南北的武术名家,当时正是形意拳在黄河流域大行其道的时代,而郭云深就是形意拳的一代宗师。那么,一代武林大师郭云深为什么收年幼的王芗斋为徒,又为什么将从不传人的站桩功法传给了这个幼童呢?这其中有着一段特殊的因缘。
郭云深与王芗斋同为河北深县人,他们不仅是同乡,郭王两家还是亲戚。幼年的王芗斋体弱多病,家人找到郭云深请他教授王芗斋武艺,乡情与亲情之下,郭云深就收下了这个小徒弟。家人送王芗斋习武,最初的目的也就是强身健体祛除疾病,而郭云深根据王芗斋的身体情况,首先教授他站桩,而非通常授徒时先练的格斗技巧。这是因为站桩功法强调内气的调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