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我年轻时拜师尚云祥学形意拳,许多年以后,听說老师的拳法被人们尊为尚式形意。近來有武术爱好者來访,询问名为“尚式",凭的是哪些不同?一时竟找不出简明词汇作答。因为当年学拳只求有没有进益,从未想过这一问题,师徒间闲聊很多,但不曾有尚老师将自己的拳法与别人对比的记忆。现今人们是如何将尚式形意与别种形意拳作区分,我几十年一个庸碌闲人,对此毫不知情。根据当年在尚老师身边的体会,尚式形意的形与意,只能授者身教,学者意会,如果勉强以文字描述,那么形就是“无形",意就是“无意"。这不是老和尚打无聊机锋,而是練武事实。在形上讲,有的武术爱好者,一听到“尚式形意",首先认为在架势上肯定有很大不同,纠缠在“前脚是直的还是歪的?后手是抱在腰前还是跟在肘后?"一類问题上。固然,之所以为尚式形意,招法上肯定有独到处,但那不是关键,它是尚老师練武多年自然形成的,绝不是为了开一派,为了有别而有别。平衡匀称是人体的本能,对老架势改得再離谱,打多了也会像模象样,如果这样就算开一派,豈不成了玩笑?尚老师的名言是“練功不練拳,用劲不用力"。不去探讨架势背后的道理,眼光局限在架势里,就是刻舟求剑。有人从力学角度分析尚式形意的架势,认为改动作是为了发力更为合理,或是根据尚老师的体型,认为变招是为了适合矮胖人,此說或许有它的道理,可惜尚式形意用劲不用力,从力学上分析,是动错了脑筋。从打法的角度去分析,如燕形,别派用的是肩,尚式用的是腿,打击部位不同,当然姿势不同。其实,尚式形意的一个燕形打出來,用用肩,又有何不可?它又不是拳击,下钩拳只能击下巴,刺拳只能击面。一个姿势摆出來,从头到脚都能打人,一个姿势顶一百个姿势用,这才是形意拳,否则光凭五行十二形那几个姿势,又怎么能成为三大内家拳之一?
而且凡形意拳,一个姿势都有練法、打法、演法三种变化,书本上没有,只有拜师后,才能知道周全。书上所谓的固定套路,往往是打法、練法、演法混淆在一起,凑成一套,以它去比较尚式形意的異同,又如何能識别得清楚?比如有的拳谱上的劈拳起手式,是用后手摩擦前手小臂内侧,此处有经络,摩擦起來有健身作用,是練法之一;再如前臂高探平展,兩手慢慢回收,都是在健身,没法用于比武的。要比较,得三法对三法地比,颇为繁复,本文就不作此工作了。那么究竟尚云祥“用劲不用力"的“劲"是何物?无法直接說清,只能借助于比喻。用力好比用一个指头打人,用劲好比用整个拳头打人—还是說不明白,只好再举例:形意拳古谱上有一句赫赫有名的歌诀“消息全凭后脚蹬",如果理解成以蹬脚跟发力出拳,十个人練十个人会震得后脑生痛。至于能不能发出大力,的确能,因为拳击运动员也是借助蹬后脚发力的,蹬后脚扭腰,这是发力最科学的法子。不过拳击蹬的是后脚尖,不会震得后脑生痛。拳谱上讲的“消息",不是以后脚去蹬力,消息是关于劲的消息。正如经络,西洋仪器在人体上找不出实据,劲也不能以肌肉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