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三、西方现代科学认知东方哲学智慧,使科学更向深度发展
机械论的宇宙观为近代自然科学奠定了基础,但它们静止、孤立、片面地研究自然的缺点,发展到高级、深入到微观世界的阶段,发生了不可克服的缺陷。二十世纪物理学的相对论、量子力学和系统方法的提出,一种新的有机综合的宇宙观正在形成,从“实体”转移到“关系”“信息”和“时间”上;系统论把宇宙看做一个有机整体;广义相对论认为“在整的宇宙模型与一个粒子的模型之间存在某些相似之处”;否定之否定是辩证法描述事物发展的基本样式。科学的发展仿佛又在向古代的有机论回归。中国古代的阴阳理论,对物质内部根深蒂固的对立统一的深切认识、阴阳不可分离、互相渗透的辩证观念与现代物理学认识的物质深层结构现象是一致的。中国的思想对于那些想扩大西方科学的范围与意义的哲学家和科学家来说,始终是启迪的源泉,他们发现了中国古代的智慧与现代科学之间深刻地和谐一致;并应用这种智慧使科学更向深度发展。
现代著名物理学家(量子理论奠基者)海森伯(W.Heisenberg)说:“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中最富成果的发展几乎总是发生在两种不同思维方法的交会点上……它们之间发生真正的相互作用,就可以预期将继之以新颖、杰出、奇妙的发展。”
主要分两方面来说明:
1、关于自然宇宙和认知思维
东方宇宙观的基本要素:宇宙是对立统一的和固有的动态性质看成是一切自然现象和一切人类境遇的本质。包含着时间与变化为其基本特征,认为天地万物都是宇宙整体中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部份。“对立物是互补的”,古代东方的智慧与现代西方的科学之间多么深刻地和谐一致:近代物理认为对立统一是微观世界的波和粒子的二重性;光以光子的形式发射或吸收,以电磁波的形式在空间传播,既是粒子又是波。
系统论的研究方法有力地强调近代物理与东方哲学之间的相似性,不仅在物理学中,而且在生物学、心理学和其他学科中存在着相似。
中国哲学中的“气”所表达的思想与近代物理学中的“场”极其相似;古代中国哲学认为“空”、“无”或“道”是产生一切有形实体的基础。“气”:古代的中国用它来表示生命的气息;或表示使宇宙具有生气的能量。武术太极拳流畅的动作的依据也是“气”的流通。“气”有节奏地聚和散,产生了一切形体,最终又散归于“空”。“空”、“无”:不能把“无”当作只是空无一物。相反,它是一切形式的本质,是一切生命的泉源,是一种具有无限创造潜力的“空”。“空”可被感知的表现不是静止和永久的,而是动态和暂时的。《管子》中说:“虚而无形谓之道”。在量子场论中“场”或者说“气”,不仅是一切有形物体的潜在本质,而且还以波的形式载带着它们的相互作用。近代物理学的量子场论的概念为这一古老的问题找到了一种出人意料的答案。近代物理学的主要理论所导致的宇宙观与中国古代哲理观点有内在的一致性,并且完全互相协调。
人类精神的两个方面:一种是理性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