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内家拳《拳桩因果诀》说:“拳以桩为根桩以拳显神,桩无拳不灵,拳无桩不稳。”内家拳以桩筑基,凡经过散手竞技的人,无不深刻的体会到腰腿基础功夫的强弱对胜负至关重要。
通过桩功使下盘稳固,足膝有劲,气沉丹田,心静神清。如是方能在竞技中气不躁动,腰腿稳固有力,足膝轻捷灵活,进退操纵得宜,身法中正厚重,实现以静御动,克敌制胜。反过来,“桩无拳不灵,桩以拳显神”。内家拳通过外形动作的开合和内在劲路的虚实、刚柔变化来显示韵律节感。事实上,外家拳如少林拳等,因为快速而不能寓桩于拳内.因而不得不另设桩功项目,以补拳之不足。而大成拳等心意拳,名曰拳而无拳,只有桩功,虽能练功,而不足以尽显其神,不足以充分表达武术的艺术,美学功能,都或多或少带有缺憾。
太极拳这一武林绝学,十分重视下盘腰腿基础功夫的锻炼。正是通过“静、松、匀、稳、缓、合、连”,以腰为轴,虚领顶劲,尾闾正中成“上下之悬”;以罗圈腿,实腿辗转的运动形式,科学地解决了“寓桩于拳,拳桩合一”的问题,从而铺平了太极拳走向大成的科学之路。正如傅(钟文)沈(寿)两位老师说:“太极拳为什么要慢,为什么要‘实腿转’,其中的道理之一就是‘寓桩于拳内’,‘实腿转’就相当于桩。所以太极拳不必再专门设站桩修炼项目,没有必要画蛇添足。”陈正雷先生说:“其实整个太极拳套路的过程,也就是盘架子,就是炼内功,套路是一种动中求静的活桩功”。又正如冯志强先生所说:“练拳似站桩……将桩功理法融进练拳之中。行拳走架时要有桩功思想,用桩功方法修炼。式式是桩,处处是桩,静是定桩,动是活桩,转换是虚实桩,进、退、顾、盼、定都是桩,能如此则事半功倍。”其实,一趟太极拳就是在气沉丹田,两足弯曲如罗圈,而又灵活有弹性的,此起彼落,虚实变换的情况下练完的,静之为桩,动之为步,亦是桩。不过不是立地生根的桩,而是自忘其身,任意浮沉,飘然为凌云之游的活桩,是“足为地关生命扉”的“寓桩于拳,静之为桩,动之为拳,拳桩合一”的“太极桩”。
太极拳隐桩于拳术内,要求演练者动中处静,静若处子,静也肃穆,莫可撼移,整体圆融松沉,稳如泰岱,此即拳中有桩,化有为无,以心行气,以气运身,训练了神经。它又借意念操练拳术,心动意起,意起气随,气随劲至,劲断意不断,意断神相连,意之所向,神即前往,全身因之运动而行发劲,劲潜体内,行于四梢,形于体外,而成运动。此谓“神为主帅,身为驱使”,即桩外有拳,化无为有,又锻炼了肌肉筋骨,人自虚而无,则能心静而体松,即可生神,凝神;而生气、敛气;而生精、积精。此自无而至有也,炼精而化气,炼气而化神,炼神而还虚。此自有而至无也。有中无,无中有,反复历炼,从而使精、神、意、志、筋、骨、劲、气得到全面的锻炼,以期求得太极拳术领域内特殊的“隐性的十分自觉而又成熟的忍耐性力量”,即内劲。太极拳“寓桩于拳,拳桩合一”的运动模式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