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在训练发力之前有必要对力的形式有大概的了解,便于对力的掌握和使用。
力,就其形式而言主要有:线性力(直线力、弧线力、单向力、双向力)、杠杆力(平衡力、支撑力)、旋转力(离心力、向心力、螺旋力)。就其做功形式而言,主要有冲击力和膨胀力。就其释放能量快慢而言,又有瞬间发力和缓慢发力。就其类别划分则可分为:简单力和复杂力,静力和动力。在拳中又分为整体力和局部力,明劲和暗劲。线性力和冲击力、杠杆力是简单力;旋转力和膨胀力是复杂力。复杂力是两种以上力的复合。每种力都有自身的作用和特点,拳中所求之力是一种复杂的混合力,旋转力贯穿太极拳始终,同时也与其它力复合。寸劲是一种瞬间的冲击力;爆炸力或惊诧力是瞬间的膨胀力;抖弹力或弹抖力是两种力的复合;螺旋力是旋转前进的一种力;颤力是冲击振荡之力;两人相抗之力是一种缓慢释放的膨胀力。发力打人是瞬间释放的冲击,膨胀力的组合。太极拳中求的复杂力可比喻为汽缸点火时所产生的爆炸力,瞬间做功,膨胀而冲击,回环往复,振荡而富弹性。发力之快亦可喻为子弹出膛,前人喻为“发劲似放箭”,皆是喻示其性。拳论中的“四两拔千斤”,从力学上看无非是对杠杆力和旋转力的运用,亦是一比,而非其真,不是用小力接大力,或抗大力,更不是用小力打大力,若当其真莫过于以卵击石。姚兰先生(字馥春)论应敌说:“敌以一斤力袭来,我则以一斤力接之,以一两力打来,我即以一两力应之,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四两拔千斤”,是在力量的变化中改变敌力方向,在敌之力似发未发,前力已尽,后力未续,劲断处瞬间出击,小力便可胜大力,是以我之优势攻敌之弱势,才是真正的“四两拔千斤”之义。不能凭字妄猜乱用。小力赢人仍是瞬间力的优势的应用,是太极拳用力的方法而已。
发力训练就是固化本能,调动或挖掘人的潜能,使之在实战迎敌中发挥最大效能,同时又强筋健骨,增强我们的体质,提高素质。俗话说“攒天攒地攒不住劲”,人的力越使越大,越使越活,越使越有。只要发力方法科学、正确,不仅不会伤害身体,反而会促进新陈代谢,使身体更强壮。
发力是任何拳种都要训练的,只不过是方法不同而已。太极拳发力不是打套中所谓的“劲贯四梢”就能练出或得到的,太极拳打拳不用力只是方法,是蓄力,而不是不要力,力是拳的基础。故有人习拳数年或几十年而不能真正发力,皆在于不悟。练太极拳如果仅仅以追求外观的柔美,行云流水,藕断丝连,一旦与人交手,软绵绵毫无威慑力和杀伤力,实难取胜。顶多不过听劲好,化劲好,知觉敏感于他人罢了。如再遇高手,什么听劲,懂劲全无,心情一紧,四两也拔不了千斤,反而更拙,只好被动挨打,被快而重的巨力打得落花流水,只有败北,所以说,练拳不发力,就象一个人缺了半个身子,心有余而力不足,心里明白身子不听使唤。
发力训练要从简单力、局部力开始,再到复杂力,整体力。终极目的是活步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