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在大成拳中,后矛前盾的技击桩法,是最基础、最重要的矛盾式站桩。此桩的内劲效应越充分,则越利于其它功法的应用与发挥,不但如此,到了一定的桩功阶段,还可以前手为盾,后手为矛而衍生出种种的技击之法。
首先,桩法的正确与否则是练好矛盾桩的前提。其桩式要领:
1、须调整好两脚丁八步的位置,这包括两脚的前后、横向距离及方向;
2、要正确做到裹胯;
3、上肢肩架要正确,其中包括两臂的高度、角度及两手的位置等;
4、注意整体要求,如躯干部位似正非正,似斜非斜,周身松沉,两臂如抱一横向的椭圆形大气球,两眼目视前方某一目标。
对于站桩的作用,《大成拳论》云:“则肌肉不练而自练,神经不养而自养,周身舒畅,气质亦随之而逐渐变化,本能自然之力由内而外,自不难渐渐发达”。站桩时,形似不动,但它对骨骼、关节、肌肉的锻炼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拳学中的劲力,又无疑来自骨骼的支撑,关节的运作及肌肉的收缩。站桩可使骨骼中的血液供给得到改善,骨的形态结构与性能发生改变。这些变化使骨质得以强化,使骨骼变得更加坚固,从而提高了发力、放人、推手、实作中的支撑、抗压、抗扭转方面的性能。站桩能增强关节周围的肌肉力量,增厚关节囊与韧带,而且使它们的伸展性加大,从而增强了关节的稳固性与灵活性。站桩可使肌肉的化学成分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既可提高肌肉的收缩能力,又能使肌肉中的高能物质分解速度加快,及时供给肌肉能量,使其产生极大的爆发力。
开始站矛盾桩时,桩式容易走形,因此,当站一会儿时,就要检查一下,务必调整保持正确的肩架。在初级站桩阶段,肢体会或多或少的出现种种不适之感,有的肩部会产生紧张,有的腰部会产生酸痛,有的对裹胯的要领则不易掌握。对于这些现象,一般坚持一周左右即可得到很大的改善。随着练功的深入,即进入了桩功效应阶段。此后,就有必要搞清桩功的目的与原则要求。其目的是培养锻炼“内劲”,原则要求是体会“肌松力?”。当肌肉放松时,大脑会处于相对安静的状态,在此状态下,若能给大脑输入一个较弱的信号,就会使肢体产生较强的应答反应。这种信号通常称为意感活动或精神假借,对于技击桩而言,则输入与增长内劲或与技击相关的意念活动,前者系静力性功力锻炼的范畴,后者则属于动力性功力锻炼的内容。
所谓静力性功力锻炼,则是指为了单纯性的储存功力,增加内劲而言。如在站桩时意感两臂“推之不动,拉之不开,砸之不落,挑之不起”,则会使骨骼、关节、肌肉产生种种的良性变化,使骨骼有了重生作用,肌肉的锻炼范围扩大,而且能达到有效的通联作用,在通孙的前提下,可自然而然的使上肢产生高强度的空间支撑效能,躯干则产生稳固的整体性与沉重效果,下肢则会起到牢固的根基作用。这一系列变化,即“力?性”内劲作用。若用这种具有“?劲”效果的肢体去放人、推手,外表看似无力,但对方会感到劲力强大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