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五、沉肩坠肘
对于沉肩坠肘,杨澄甫解释说,“沉肩者,肩松开下垂也。若不能松垂,两肩端起,则气亦随之而上,全身皆不得力矣。”又说,“坠肘者,肘往下松坠之意。肘若悬起,则肩不能沉,放人不远,近于外家之断劲矣。”这就是说,要“坠肘”,首先要“沉肩”,要“沉肩”,首先要松肩,“沉”是建立在“松”的基础之上的。能松,然后能沉;能沉,然后能坠,然后有力。能松、能沉、能坠,则力能贯之。不能松沉肩肘,最重要的弊端是手臂的力与身体僵持,其劲浮而迟,连带脚下无根,不仅不能发人,反而容易被人所制。能“沉肩”“坠肘”,接人劲时则能将对方来力引落在腰腿间,如水澎舟;能“沉肩”“坠肘”,发人时则能将手臂的力与腰腿连成整体,形成整劲发出,如在箭。
习拳者最容易产生困惑的问题是:肩肘松了,反觉手软身无力,哪来的劲?其实,松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将气血劲力贯注于周身四肢,使两腿足有活根,两臂手有绵劲。这里有个“引”字需要细细体味,比如,在两肩松的同时,两肘尖同时向下“引”,从而产生肩“沉”肘“坠”的感觉,接着再将两掌心微张,五指骨间微开,将肘尖沉劲“引”向五指,这时就有劲贯指梢的感觉。这个过程叫做“换劲”,反之就是“泄劲”。这个“换劲”的过程久久练之,则自能存身,形成“内劲”,达到用时则有,去时则无,纯以意行,就叫“活劲”。王宗岳在解读张三丰的《太极拳经》中“顺项贯顶两膀松”一句时写道:“虚灵顶劲,气沉丹田。两膀松,然后窒”。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但这里要注意“窒”的含义,它不是将劲或气憋起来窒息、僵滞的意思,而是它的另一层含义――抑制住,使其不发泄,即蓄势待发。这个“窒”,上承“顺项贯顶”的“贯劲”,与下句“束肋下气把裆撑”的‘“束”、“撑”是一种递进关系。另外,“坠肘”的关键是不翻肘,或叫不亮肘。亮肘容易引起抬肩。比如做“起势”,两手下落后,肘尖要不过背,过背就叫亮肘。又如做“白鹤亮翅”,右手上举时容易翻肘,翻肘容易连带肩起,使肋部、背膀部肌肉上提,力就易上浮。要避免这个问题,在右手上举时就要同时收住肩窝,特别是身体右边,肋部肌肉放松,将腰胯收住沉坐,根于足下,此时右手与右足下这条线犹如放起风筝一样的感觉,上有拔劲,下有牵劲,中间有衬劲,这样才做到了“坠肘”。
那么,怎样检验自己是否做到“沉肩”“坠肘”呢?有四种方法:一是反证法,二是照镜子,三是别人看,四是试劲。第一、二种方法可以结合起来用,就是通过照镜子,运用反证法来自查,自己对着镜子,下意识地将肩端起再下落,这样来对比“起’”和“落”的状态与感觉,从而体会到正确的“沉肩”“坠肘”方法。比如起势,两手平举时容易起肩,可先将肩端起再下落(实际上正确的做法是在举手时两肩同时要下意识地沉住,此处用错误动作进行反证),下落时要感觉到胸背部、两肋下的肌肉群也在下落,气也随着落于丹田,腹部感到松实圆满,两腿足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