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本文介绍的拳架择取了传统武当赵堡太极拳架中的常用招式,既是基本功,又是传统架中重要的、重复最多的招法。通过该简短套路的练习,习者能够锻炼身体,磨练心志,陶冶情操,增强内力。习者熟练掌握这一小套,能迅速学会传统拳架,一窥武当赵堡太极之堂奥。
本拳架只是在内容上做了精简,训练要求并未降低,习者要严格遵循拳架习练规范:慢、松匀、上下相随、内外相合、心意相合、虚实分明、式断意连、动中求静、三直四顺六合、意贯四梢、明三节、不撇不停不流水、随势借势,回归自然。逐步养成一些基本的太极运动习惯,比如手的滚圆,手臂的转圈,步伐的走弧,动作上的手脚上下配合等等。
拳架名称:
预备式、起势、金刚、揽扎衣、白鹤亮翅、单鞭、云手、左高探马、右擦脚、右高探马、左擦脚、倒卷肱、野马分鬃、倒卷肱、斜白鹤亮翅、斜行、海底针、闪通臂、白鹤亮翅、金刚、双退步收势。
拳架详解:
预备式:两脚平行开立与肩同宽,双手自然下垂两手面贴于大腿前部位置。虚领顶劲,含胸拔背,收腹,沉肩坠肘,松膝吊裆,正腰落胯,脚踏实,调节好呼吸(见下图)。
1、起式
右脚脚尖以脚跟为轴外摆45°,双手外翻至掌心朝外(图1-1);左脚向正前方迈一步踏实,同时双臂自前而后而上而前从头顶抡下至大腿前部还原,跟右脚落于左脚平行位置(图1-2、1-3、1-4、1-5)。手脚同步定式。定式后姿势与预备式完全相同,只是位置向正前方平移一步。赞曰:鸿蒙混元初太极,动分阴阳静合一。披身滚臂展双掤,鼓荡往返折叠意。
2、金刚
接上势,右脚脚尖以脚跟为轴外摆45°,左脚向正前方踏一步成左弓蹬步,同时双手自下而上划弧前掤,两掌指尖朝前,相距约七寸(正常人前小臂长度)掌心相对,左前右后,约与胸高,两臂弯曲大于90°角撑圆,形成掤势(图2-1);双脚以脚跟为轴脚尖右摆,形成面向右侧方向右后弓—步,双手同时向上划弧后捋,左手在下掌心朝上,右手在上掌心朝下,两手相距七寸(两手叫“阴阳手”)。两手如同拉着人的胳膊,形成捋势(图2-2);身体左转,双脚脚尖前摆恢复前式,同时双手向下划弧前伸两手同步顺时针转动,两手距离逐步缩短,形成挤势(图2-3);身体重心逐渐移向前脚(左脚),提右脚并向左脚,同步左手掌、右掌向前下方斜按出,形成按势(图2-4)(掤捋挤按整个过程两手画一个立圆);接着右掌围绕左掌一周变拳。左手掌心向上收于脐下,右掌变拳后立于左掌上(搬拦捶),最终形成金刚(图2-5)。赞曰:上步出手金刚掌,上下八法势中藏。连环玄肘扣搬拦,捣心顶裆跺脚面。
3、揽扎衣
接上势,右拳变掌在面前自左向右顺时针划圆,左掌同时顺时针画圆(图3-1)。双手各自划各自的,互不干扰,左掌最终落扶在左胯处,右掌擎在右侧耳高的位置,立掌,掌心向前,两掌定式同时右脚向右平行踏一步,重心移向右腿,成右弓步(图3-2、3-3)。赞一:捋挤滚按绽开放,大圈小圈套连环。虚实顺逆活转换,得机妙法须浑圆。赞二:太极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