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广西周英南
(接上期)
三、手法、招式
杨式太极拳的掌要求五指自然伸直,指间稍离,掌心稍窝,五个手指基本在一个平面上。(手法说明,《拳书》第7页)
关于杨式太极拳的掌,拳家们的要求不尽相同。有的说手指自然张开,微曲……;有的说手指向掌心侧微曲,不伸直……等等。拳论日:“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太极拳经》)。五指自然伸直,指间稍离,掌心稍窝,使手指和掌有机地连在一起,既有张力,又饱含拥意。杨老师说,这样的手型易于“分清劲点所在之处,能有助于意到气到劲到……无论是练拳和推手,掌握掌的劲点是十分重要的”(手法说明,《拳书》第8页)。“杨式太极拳要求手出有名,手打的方向、位置具有攻与防的意识……要讲究用意,不要随意出手”(手法说明,《拳书》第8页)。打拳,必须明确手的攻防意识。为什么这样出手?为什么打这个方向和位置?都必须明了其含义。杨老师说:“每个招式都有其攻防含意,一定要按照这个意识去打。时下,一些人打太极拳不懂技击含意,手脚不到位,随意出手。这就不是真正的太极拳。若无攻防意识,架子打得再好看,也是太极操。”
前不露手,后不露肘。(笔者学拳日志)
这是杨老师教拳时常说的一句话。这里的“手”是指练拳者的拳和掌,“肘”指肘部。意为凡是向腰际收回拳或掌,小臂均应平置于腰胯之间,不能过前,也不能过后。过前,小臂不到位,出拳无力;过后,肘部后露,收放不自如。小臂置于腰际中间,则能伺机应变,灵活运用,进攻时也利于放劲发劲。
走手不走肘,管活不管死。(起式、十字手“注意事项”,揽雀尾“技击意义分析”;严翰秀《杨振基谈杨式太极拳练法》,《拳书》第200页)
杨老师说:“杨式太极拳的练法也是打法,练时走手不走肘,是与使用一致的。与人交手,一般出手相搭,搭手不叫搭肘”(十字手“注意事项”)。又说:“杨式太极拳在推手中有一条重要原则是管活的,不管死的。管住对方身上活动的关节,使对方转动不灵,不易走化。如捋势,两手必须要捋住对方的腕和肘,顺对方来力转腰引进,使对方落空。又如按势,两手要分别按住对方的腕和肘,使对方不易转化而受制。”
先搂后推(打),先分后踢(蹬),先拉后打和先挡后推……(搂膝拗步、左右分脚、玉女穿梭等“注意事项”)
这是杨振基老师独具特色的教法和练法。目前,几乎绝大多数拳家对部分拳式中两手或手脚之间的动作,主张同步进行,同时到位。杨老师不是这样认为的。他说,应分先后,不能同时。诸如搂膝拗步是先搂后推,进步栽捶和指裆捶是先搂后打,高探马是先拉后打,左右分(蹬)脚是先分手后分(蹬)脚,玉女穿梭是先挡后推等等。他认为,练拳应带技击性。不先搂开对方的手或脚,不能推人或打人;两手不先防住对方的手或脚,不能起脚踢人或蹬人。站在技击角度,这不难理解。当然,这个先后,不是等很久,而是有一个时间差(严翰秀《杨振基谈杨式太极拳练法》,《拳书》第204页)。
手出有名,腿出有名,无一虚招。(严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