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三体势是形意拳中最为核心的内容,无论那家那派练习形意拳,无不把三体势视为入门的主要基本功。因为三体势把人体各部位,按照形意拳的要领排成一个圆满完整的姿势,所有的形意拳动作都离不开这个姿势的基本法则,各种拳路尽管变化万端,但原理和要领与三体式是一致的,所以有“万法出于三体式”之说。然而,形意拳从创始以来,分演出了不同的流派,最为基本的三体势也在传承中,发生了一些变化,由于各门流派之间缺少必要的交流研究,各守一方,致使在究竟三体势怎么做才更科学这个问题上众说纷纭。不利于形意拳的科学化,同时也令后学者不知所措。故本文试图在比较中对形意拳的三体势做法做一初步研究。
一、 三体势我称简说
三体势有人称三体式,势与式略有不同。《新华字典》对式的解说:“物体外形的样子。特定的规格、仪式”;对势的解释:“表现出来的情况,属于动作方面的,姿势”,从动作方面考虑,称三体势更为贴切。
三体势有人称拉弓势,是因其形状与劲力而得名;有人谓之“子午桩”又称“三才势”。称“子午势”者,以子为半夜之时,属阴;午为日中之时,属阳。于此时练功,最易贯通周天。再者,午为火,为南;子为水,为北。站桩时,面南为午,背北为子,取水火相济之意,这便是起名子午桩原因。“三才势”者,取天、地、人三才而命名,旨在表现其宏广、精深、威严、灵动之意。有人直接称桩法,也有人称三体子午桩等等。
从三体势的称谓上,可以看出,一方面形意拳根据传统哲学之三才思想天有三才(日、月、星),地有三才(水、火、风),人有三才(精、气、神),引伸到人体外部的头手足,内部的气液固,方位的上中下,而称三体势;另一方面形意拳以医理为基础,讲究“子午流注”的方法,重在锻炼人体内部的气血,故又称“子午桩”的称谓。
值得说明的是,前贤曾以易学的“无极,太极,两仪”理论全面解释形意拳三体势,内容繁浩,而本文主要研究静态的三体势,故暂不涉及这些内容。
二、 三体势的种类划分
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形意拳三体势有多种类型。
(1) 根据架势的高度分为:高(上)、中、低(下)三种;
(2) 根据练习的劲力分为:阴劲(即任脉劲),阳劲(即督脉劲)两种;
(3) 根据前手手腕的状态分为:塌腕或称坐腕,挺腕或称直腕两种;
(4) 根据重心的所在位置分为:单重与双重;
(5) 根据两脚的所处关系分为:相对,相错;
(6) 根据前脚尖的朝向可分为:直脚,扣脚;
(7) 根据左右肢前后位置分为:左势,右势。
三、 三体势做法的分析研究
1.几种三体势在必行的做法及要求实录
(1)《形意拳抉微》刘殿琛著:25页“第七章,桩法,目向前视,身斜45度,前膊约170度,后膊约百度,两腿约150度,前脚直,后脚约斜45度,前手与心平,后手与脐平,两肩平。桩法必要:头顶,项竖,肩垂,抱胯,前膊裹肘,提膝,提肛手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