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起横”,是恩师李海名先生在指导笔者修炼意拳的过程中,时常说起的一种现象。最近有朋友建议我把“起横”的问题写一下,虽然自己对这件事体认尚浅,但为了能使更多初学的朋友了解意拳,我还是勉为其难写出了这篇小文,有不妥之处,还望同道指正。
我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接触意拳,在学意拳过程中对我改变最大的当属恩师李海名先生,其次是师叔王永立先生。两位老师在意拳搭手摔人、断手方面的教诲尤其让人珍视,当初我学习推手较劲时,两位老师笃实浑厚的劲力让人至今印象深刻。
“起横”的问题是谁最先提起的?记忆中我从未向恩师以及师叔请教过这个问题,也没去考证过“起横”一词的来历和出处,不过我记得从第一天去恩师家中请教直到恩师去世,却是一直围绕这“起横”二字下功夫,“起横”的问题从站桩的姿势到意念的建立无处不在,从动中求静的试力再到搭手听劲、断手较技亦无不围绕“起横”的问题。
那么,到底什么是“起横”呢?
我的意拳修炼是先从平步浑圆桩开始的,恩师在我抱球站桩方面要求特别的细致,抱球在什么位置都具体到某处,而手腕稍微一抬就是“起横”;站桩时间久了意念片面了也是“起横”。在意念假借方面,人们往往关注芦了或者重了,其实意念不分轻重,只是全面和片面而已,片面即是“起横”。站桩完毕不能有累,或者疲惫之感,有困倦之意肯定不对,正确的站桩后应该是精神饱满,有肢体粗壮、身体高大、拔地欲飞、蹭人即倒之真实感受。
意拳修炼在动方面也是如此,稍微的刻意某处,或者姿势上违反生理卫生即是“起横”,在试力方面动中求静,这里的“静”是站桩求取的“动”而非不动的静。站桩所修的“动”,要在试力当中自然而切实地表达出来。无论什么样的试力都不能有重心移动产生,将来发力、断手、健舞都是这样,有移动之意即是错误,出现这些问题证明站桩体认上的匮乏,这些问题得不到体认上的锤炼,外形动得再好,也是枉然,试力是在不期然而然当中产生孕育。
在搭手听力方面一定是从单手开始,这也是意拳修炼的必然之法,点上接触软绵无力谓之“松”(没有支撑,绵软无力)是对推手的误解,验证了站桩求取上的失败。点上不瘪才是站桩撑三抱七具体的体现,更是断手入门之法,点上的运、化不能添加或预先准备,不做到这些即为心里“起横”。意拳推手强调接触点重身上轻,点上的重是不丢不顶有寰宇包裹之感,遵循自然而然就是站桩所得。断手是推手的延续,没有好的推手,断手也是门外汉。至于健舞方面就是抬手投足所具备身心的表达无拘无束,无论怎么动都符合自然之理。
意拳修炼从大的方面来说在于修炼心,站桩不能有完成任务的心态,站桩就是娱乐,不求时间长短、姿势优劣,首重的是脑子不能空。这里所谓的“空”,就是跟站桩无关的事情,不空是意念建立的假借。意识里面没有了意拳所强调的假借,就要停下来,再坚持下去就是“起横”。站桩求取的是身体变化而非要领的堆积,让姿势合乎意念假借而生成。在修炼意拳的过程当中,并非了解的意拳知识越多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