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假如同时学习意拳(大成拳)有十位,几个月后有三位坚持来练的就是丰收”,恩师如是说;师叔王永立先生说:“要学意拳就要有刻苦练功的准备,相信我说的,别添加个人意志,否则就是彼此浪费时间”;当年姚宗勋先生也曾说:“王老为什么创这个拳,学着难,教着更难”,这都是前辈切身经历,究其根源就在于站桩方面精神假借是否听得懂,假如听懂了是否有此体认,体认没有就无法坚持下去。意拳创始人王芗斋先生在《站桩漫谈》里面谈到“站桩也是锻炼意志的过程,浮躁、气愤、忧虑、悔恨、得失和侥幸的思想等,都是缺乏修养的表现,学者切要禁忌”。因此学习意拳首先要心里踏实,站桩求取近乎娱乐万不可当任务来完成。社会环境导致我们都有不同程度压力,为此再添加一份压力情何以堪。因此我个人认为不能融人生活的拳法不会有出路。因此意拳站桩为了更好的休息,休息如同站桩。逐曰用功加以体认深入,就能体认到习之甜蜜、趣味横生之妙。不是咬牙坚持,几个月,单独用时间长短来衡量的,站桩不是博闻多艺谓之有得,站桩在于心理、生理发生的变化验证有得,循序前辈的足迹去学习自然就会少茫然,茫然少自信就有了,有自信站桩就能深入了,站桩能深入体认有得,生理不期然而然就有变化,体认到生理变化自然就能深入研究意拳,枯燥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没有枯燥的产生站桩就自然,自然就会不炼而自炼,不养而自养,意拳站桩不得都不行。
若要进一步分自然发觉意拳独有的特征就是以站桩为主轴,这是跟别的拳法最大的区别,这就造成传道、授业、解惑的难度,这在后学者的身上也同时产生疑惑丛生、不知所措。联想起恩师李海名先生当时如是说:“学几年意拳要是没炼出东西来还真麻烦,不像别的拳法还有个形式了意拳连个形式都没有”。这么难得拳法为什么还有人学而且感兴趣的为什么会越来越多呢?也许如下这些原因吧,卓著养生、技击效果备受世人推崇由此影响深究传统拳学魅力的人士,现在很多同道都注重站桩修炼,这无异于要感谢意拳创始入王芗斋先生推广倡导传统拳学的魅力。尤其近几年BTV卫视养生栏目也在讲站桩养生的话题。站桩从不为世人所知到现在倍受同道所重视,这主要跟这些年同道共同努力分不开,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到现在影响众多拳学爱好者。纵观意拳推广方法也是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延续传承到现在,前辈们的付出是值得后人研究且珍惜的。
意拳站桩是静中求“动”的过程,这里的“动”非没接触过站桩人所理解的动,这个“动”是不失周身“争力(不顶的意思)”,“静”就是身体外表没有变化,由此才能体会到站桩稳如山岳,舒适得力,才会体会到意拳王芗斋先生的友人感慨之言“习之甜蜜,趣味横生之妙”,因此赠名大成拳的来历。同样意拳也有其深度,动静韵味之美不是短时间就能体会到的其中的艰辛付出不但是从学者单方面的付出,这就是师叔王永立先生说“跟我学拳要看缘分”的原因。我认为没有师徒的将心比心不可能入其门墙,随着修炼日久越能体会到师叔话语的深意,因此师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