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随师习艺,常有心得灵光一现,虽是零星片断,但确也凝聚了授、受双方的心血,不忍弃之,随下记下,以飨与我同心者。
缩力的核心是丹田,只有把所有的外形与力量往丹田缩聚,才能够形成浑圆的状态。所谓浑圆状态,即是一种混沌的状态,也就是我们意拳浑圆桩最后求出来的那个上下、前后、左右各个方向的力量都形成矛盾的争力,没有哪个方向的力量特别突出(无极)的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王芗斋老人讲的“力不出尖,形不破体,精满混元身”。
在此,首先要弄明白什么是丹田。我们所说的丹田,不等同于计灸学上面讲的人体肚脐下1.5寸的那个位置。而是肚脐往人体内部下1.5寸与人体中轴线相交的那个点,而人体的这报中轴线也就是道家《黄庭经》里面讲的“中黄庭”。
知道了什么是我们所讲的“丹田”,再回到前面讲的形与力都往丹田聚合这个问题上来。我们可以做一个比较,如果仅仅是在手上面与上身形成聚合的话,那么我们前后、左右的力量是很充分的,但是上下的力量却绝对的不足。而要是我们往丹田聚合的话,那么上下的力量就会自然形成。因为人体就像是一个球体,而丹田就是球心。这一点我们可以让同伴上下压压检验一下就可以马上明白。
关于神意的表现,著名意拳家高臣先生总结得实在是精简,一针见血。高老师说:“神意是靠形与劲顶出来的”、“形到位,劲到位,神自然的就出来了”。而教授笔者意拳的苏老师,在他的文章里面,对此有进一步极致明了的解析:“精-气-神,神是被充足的气顶出来的,同时也是到位的劲和形自然带出来的;气分阴阳,神分阴阳,力分阴阳。分阴阳就是为了变化、转换。转换中没有断点,那就是回环力在其中应着;某一个方向的劲出来了,就要用另一个相反的劲去加强,使之方向模糊化,总是处于矛盾之中;矛盾有递进式的、层层渗透式的;撑抱劲就是相互渗透的,相互交替转换的,劲道是回环的,此即回环力,动中有动回环,静中有静回环。站桩为什么要静?静其心,凝其神,心静则神凝,凝则诚,诚则灵。”
苏老师还跟我说起动点、定点平衡理论,两极即中庸,中庸即两极理论(即前者为压缩,后者为展放)。关于两极的理论,可以与老子说的“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及儒家学说中的中庸思想完全地结合起来,也可以说是他们本质的解读。仍然要回到丹田这个问题上面,当所有的力量及形、意都聚合到丹田的时候,这个就是极小无内,从丹田这个极小之处向外无限地伸展出去的时候,这个就要极大无外。以前经常讨论什么叫中庸的问题,包容两极而处于中的时候就是真正的中庸。从这个来看,其实中庸也是一个动态的平衡状态。动点、定点平衡理论可以解决我们在运动过程的盲动。具体来说就是有主次之分。陈氏太极拳家张志俊先生以“引(指)导手,技击手”的理论来解读,其实道理是一样的。身体运动的时候手是定点,这样就形成了以身运手,以身催手;当身体作为定点的时候,手脚就是要作为动点,这样就是以手带身。具体的会有很多不同的形式,关键又体现出意的重要,意以哪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