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西安 周振
中国成语“水到渠成”,是指洪水冲刷久了,自然会形成河渠。但这种河渠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被动性,利害难定。大禹治水就是人为地、有目的、有方向地开渠疏通,兴利除弊,可谓之“渠成水到”。练太极拳也一样,必须根据自身条件,有明确的目的、方向,掌握正确的方法,有步骤地达到预定境界。这是本人多年来习拳教拳的重要经验。
练太极拳的三个主要方向
方法取决于目的,道路取决于方向。不同的目的和方向,在不同阶段的侧重点也有所区别。练太极拳,通常有以下三个主要方向:
一是强身健体。这是绝大多数太极拳练习者的首要目的。其追求方向应该在放松用意上多下工夫。要根据个人情况,掌握要领,以舒适为原则。特别是年老体弱者,不要追求架子有多低,蹬腿有多高。“渠”就是放松的拳架,就是经络,“水”就是气血,是健康。体松则经络通,经络通则气血畅,故以放松为练拳第一要义。在放松用意的基础上,习练日久,内劲自然增长,健身效果不期然而然。
二是表演比赛。即把太极拳不但作为一种健身方式,还要通过表演比赛,活跃生活,增进友谊,发扬太极拳的文化艺术内涵。这种目的,“形”是主要追求方向,杨式太极拳动作柔和缓慢,如行云流水,舒展大方,具有相当的观赏性。要先求形似,再求神似,进而达到“形神兼备”,每个人门弟子都要向这个方面追求。近年发展的所谓“竞技太极拳”,把太极拳上升到体操运动的难度,要跳起转身360度,观赏性更强。对于习练传统太极拳的人,不必如此追求。传统太极拳也不必朝这个方向发展。
三是防身自卫。即学习和继承太极拳的技击功能,这是少数太极拳传人追求的方向。太极拳本来就是一种高级的防身自卫术,传统流派应该把它很好的继承下来。欲达此境,必须在练习拳架的基础上再练推手、散手,“由招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
形态、动态、意态
无论健身、表演或技击,通常都要按照形态、动态、意态的层次,逐步深入。即所谓“先求形似,后求神似”。每个层次都有特定的内涵,要心中有数,突出重点,精益求精。
形态:即每个动作定式的准确位置。修渠要按图纸施工,演练太极拳的“图纸”,就是前辈定下的拳架姿势。其内涵,不仅是外形美观,更重要的,是达到气血畅通,劲力顺遂的途径。形态首先要做到“正”,进而在“松”、“沉”两方面继续追求。
正:指拳架工正、到位。例如弓步时,前腿膝关节不超过脚尖,前弓太过则重心过前,膝关节负担加重,也易于被对方引动。膝关节也不要在脚跟后面,这叫“不到位”,未能充分发挥蓄劲之能量。至于上体的“正”,要按动作内涵分别对待。如搂膝拗步、搬拦捶等向前发劲的动作,前弓时上身不能端正垂直,而是稍向前倾,使后腿与背部大致形成一条线。这样,后脚后腿的蹬力才能从背部、肩部达于手指。否则,腰部与后腿屈曲成死褶,后腿蹬劲不能上达,气血也不易贯通。但是单鞭、扇通背的姿势,因为右手有向后或向上的支撑力,则上体必须正直,不应前倾,否则不能照顾上下前后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