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天津 喻承镛
“用意不用力”实为太极拳的锻炼要领之一。然而,对于什么叫做“用意不用力”,人们却有着不同的理解。而对于“用意不用力”这一要领理解的正确与否,又直接影响到太极拳技艺和锻炼效果的不断提高。所以,要想不断提高太极拳的技艺和锻炼效果,就必须搞清楚什么是太极拳的“用意不用力”,并从而理解这一锻炼要领的真正含义才行。
有人认为,所谓“用意不用力”,就是在打太极拳时,一定要练得“软绵绵”的才行。认为只有那样,才能真正做到“用意不用力”,否则就是带“力”了。
其实,这是对太极拳“用意不用力”的一种误解。笔者经常遇到一些练习太极拳的人说:“太极拳学了几年了,总觉得收效不大。”当然,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多数人则是由于对太极拳“用意不用力”这一问题的错误理解而造成的。
那么,对太极拳“用意不用力”这一问题之所以产生误解的原因究竟在哪里呢?
打太极拳讲究“用意不用力”,那就必须做到“松”和“柔”。但这里所谓的“松”和“柔”,并不是要你“软弱无力”。太极拳里所谓的“松”,是指思想意识以及全身各个部位都要放松,要做到“松而不懈”;所谓“柔”,也不是软而无力,而是指太极拳的所有动作,都要做得柔和。所谓“用意不用力”的真正含义,并不是说可以完全不用力,而是说不能用“拙力”,要用“活力”。所谓“拙力”,就是僵硬之力;所谓“活力”,则是不僵不滞的“圆活之力”。《太极拳十三势行功心解》中说,“力由脊发,步随身换”。如果说练太极拳可以完全不用力,那又何以谈到“力由脊发”呢?所以有人认为,练太极拳一定要“软绵绵”的才行,只有那样才能做到“用意不用力”。这显然是对太极拳所谓“用意不用力”这一要领的一种误解。而对太极拳“用意不用力”这一锻炼要领产生误解的根本原因,则正是在于没有搞清太极拳中的“松柔”与“力”之间的关系,以及“拙力”与“活力”之间的根本区别。
针对以上情况,要想提高太极拳的技艺和锻炼效果,除了应该在老师的指导下,按照太极拳的要求,正确掌握好太极拳的各项基本要领之外,还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一、不练“空架子”
所谓不练“空架子”,就是说,必须在太极拳的行功走架过程中“装”上“劲”才行。也就是说,平日行功走架时,在太极拳的每招每式,每个动作当中,都必须“装”上“拧裹”、“钻翻”、“螺旋”劲。通过“拧裹”、“钻翻”、“螺旋”劲的锻炼,练出“惊弹”、“崩炸”、“抖擞”劲来才行。“拧裹”、“钻翻”、“螺旋”、“惊弹”、“崩炸”、“抖擞”劲,称为太极拳的“六合劲”。
经常看到一些体质大体相同,同样经常坚持太极拳锻炼的人们当中,有的人打上一趟太极拳,浑身是汗,而有些人打上一趟,甚至于连续打上二趟三趟过后,却仍然出汗甚微。究其原因,就是有些练家,在整个拳架的每招每式,每个动作当中,都“装”上了“拧裹”、“钻翻”、“螺旋”劲,而另一些则是没有“装”劲的结果。这里“装劲”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太极拳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