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北京 魏博
太极拳《周身大用论》的发现为当代太极泰斗吴图南大师,大约在清光绪末年(1908-1909),吴老从朋友张熙铭处得到了一本《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这本书记载了宋远桥在明代和张三丰学太极拳的一些典故。不但记述了宋远桥和俞莲舟同游武当山,遇夫子李授以《授秘歌》,遂得全体大用的事情,同时,宋氏家传太极功还有《三十七心会论》、《十六关要论》、《功用歌》及《周身大用论》等内容。在太极拳修炼过程中,修炼者也要反复思考、体会太极拳经典理论,从中悟道,提高造诣。笔者根据多年修炼太极拳体悟,深觉《周身大用论》虽仅四句,但却言精语明,道出了太极修炼的精髓。
《周身大用论》原文是: “一要心灵与意静,自然无处不轻灵;二要遍体气流行,一定断续不能停;三要猴头永不抛,问尽天下众英豪;如询大用缘何得,表里粗精无不到。”
一要心灵与意静,自然无处不轻灵。这第一句指明的是太极拳修炼者首先练拳时要身心放松,全神贯注。笔者认为这实际上是指修炼太极时的一种境界状态,全身达到的是一种忘我松透到无形无象的境界,放下一切杂念、琐事,专心行拳,使精、气、神在体内凝聚不散。在全身心放松基础上,开始行拳,自然就会达到意静的境界。太极拳的修炼关键是达到意静,在逐渐强化太极拳深度的过程中,将身心放松到自然通透,最终实现意静的境界。静要达到实实在在,就是在盘拳走架的过程中,头脑宁静祥和,像是一潭清水,清澈透底。只有通过坚持不懈地练习太极拳,就会逐渐缓释工作和生活上的压力,琐事也就不能干扰自身的情绪了,人的性格就会恬淡释然起来,逐渐地达到不被外物干扰的内心松静、宁静以致远的境界。《道德经》所言的“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佛家《楞言经》上说道: “净极光通达,寂照含虚空,却来观世间,犹如梦中事。”这些古人经典话语都表明,倘若人们真正能静下心了,头脑里纯净,人的智慧就会获得开发,就能升华到一个崭新的层面。
二要遍体气流行,一定断续不能停。太极拳是以心行意,以意导气,以气运身的运动,所以外在动作上的开展,全靠内意来支配,即“心为令、气为旗”、 “意气君来骨肉臣”。而内意的开合是看不见、抓不着的无形开合,无形的开合转换是灵动多变、浑然无间的,开合互变、内外一体也是太极拳开合的内在特质。太极拳看不见、摸不着是内气,这也是用时间和汗水才能换来真正要练的内容。太极功法、拳架的练习都在养气筑基,培养的也正是这种精气。通过练习是实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培养人体内在潜能,蓄气力于体内的过程。如孙禄堂《论拳术内家外家之别》中语: “予练拳术亦蒙世俗之见,每日积气于丹田,小腹坚硬如石,鼓动腹内之气,能仆人于寻丈外,行止坐卧,无时不然。自谓积气下沉,庶几得拳中之内劲矣。”通过太极功法的练习,丹田开合及周身气血鼓荡。因为丹田乃气机发起之源,只有充分启动丹田,才能实现身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