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文/吴宗周
太极拳既是健身养生之术,也是防身技击之术。二者之间健身为体,技击为用。尽管拳理是古代拳术家为钻研技击而兴起的,但决定技击的主要条件,却是人体内在的生理机能。也就是说,人体的生理机能是练武术的物质基础。如果练技击者不具备健全的身体机能,虽有名师传授,也是练不出来的。换句话说,练技击者只有掌握了人体机能的活动规律,并善于运用它,才能使技击发挥最大效能。
笔者认为武术之道,譬如一棵果树,人体机能是根茎,健身和技击是果,要想认识健身和技击的根源和本质,必须先从剖析人身所具有的各种机能的活动规律入手。因此,本文着重从人的生理方面对太极拳练习中的“意”进行一番解读,以飨读者。
一、意在太极拳锻炼中的重要意义
拳理中所谓“内三合”,古老的说法是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但古人所说的“心”,实际是指“大脑”。因此现代简称为意气力三合。
《十三势行功心解》说:“先在心后在身。”《十三势歌》说:“势势存心揆用意。”又说:“若言体用何为准,意气君来骨肉臣。”《杨式太极拳全体大用诀》说:“全体大用意为主。”
这都说明“意”在太极拳的活动中是起决定作用的,是主宰一切的。换句话说就是,太极拳的一切健身和技击功能的产生和发挥,都是以“意”为主导的。如果没有大脑的意识反映和指挥,则全身任何器官都不可能动,即使动也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因此高明的太极拳家都十分强调意练。
这里简单说明“意练”,方法有两种:(1)纯意练,在日常休息时间,为避免忘记,用脑子想,像银幕一样,一势一势地用思想意识练。(这主要是对初学者)。(2)体意结合的练法,在走架中,要树立假想敌,对每一举手投足都要有的放矢,以便把在平时所学到的招法,加以认真的理解和熟练,从而为技击的深造和运用打下基础。
在推手中更要加强意练。因为太极拳在技击上,要求“懂劲”。只有懂劲之后,才能越练越精,从而阶及神明。这是太极宗师王宗岳在太极拳论中明确指出的,也是学习太极拳者不可逾越的圭臬。
怎样才能练到懂劲呢?懂劲的标志是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刚柔相济,反应灵敏,因敌变化而变化。要想练到这种懂劲的地步,则推手是必走的途径,通过推手,练习不丢不顶、粘连黏随、舍己从人的柔化功夫。锻炼手臂皮肤摩擦的感觉,灵敏反应,做到人不知我,我独知人,甚至周身各个部位挨着哪儿哪儿能打人。这才是太极拳的上乘功夫,也是最难练的功夫,非经长期的聚精会神,高度的用意揣摩、刻苦锻炼是不能成功的。由此看来,“意”在太极拳中是多么重要!但它的实质究竟是什么呢?
二、“意”是大脑思维和神经传递活动的产物
所谓“意”,亦即意念,就是人的大脑,通过神经的传递,对客观世界的反应,从而产生的思想意识。它在实质上是人体神经系统活动的产物。为了弄清这个问题,这里试以现代生理学和解剖学为依据,作如下概括剖析。
(一)神经的构成种类和在人体的分布情况
神经是由神经细胞(神经元)和神经胶质构成的,这些神经元互相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