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太极拳因形简效宏而广受青睐。然而不容忽视的一个现实是,许多习者练了多年仍无法找到太极拳的门径,错误地认为只要架式学得多,功夫就会高,结果,拳架学得不少,功夫长得不多。笔者就以“规矩绳墨悟太极”为题谈谈个人的认识。
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管子·七臣七主》:“法律政令者,吏民规矩绳墨。”过去,木工为了锯直木板,总要在木板上用沾上墨汁的绳拉直后,向上一拉,突然一松,木板上便留下一条直线印记,锯时便有了准线。规矩绳墨就是指应当遵守的标准、法则。那么,太极拳的标准、法则又是什么?在《太极拳论》中,作者已经给出了太极拳入门标准答案,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相济为懂劲。法则又是什么?法则就是规矩,具体操作方法。拳式可以变,但规矩却一刻不能变,正因如此,才有了陈式、杨式、吴式等不同风格的太极拳,也才有了简易与老架等式子不等的太极拳。没有规矩的太极拳只能称为拳操,还不能称为太极拳,犹如纸糊的船舶,有形无质,无法承载重量,也无法抵御风吹浪打。
二、正确理解太极拳标准
上面已经谈到了阴阳相济为太极拳的标准,也有一些延伸说法,如阴阳平衡、阴阳须臾不可分为两橛、阴阳互为其根,还有开合、虚实、刚柔、似松非松、似紧非紧、缠丝劲等。但这些标准,让一个初学者理解非常困难,这需要从其他方面来说明。不妨先从开合之理说起。很多习者,因不懂开合之理而操作简单化,认为两手打开为开,两手合上为合。如果说太极拳真如此,也就不是真正的内家拳了。其实,你可以这样来体认开合,当你把手脚捆住(用意而不是真的捆住,感觉被捆紧似的),此时,想着身体极力向外挣开,身上便有了一股向内捆住的力量与一股向外挣开的力量,这便是开合。向外挣为开,向内捆为合,开中有合,合中有开,这便是太极拳开合之理。开合讲的是劲而非形,同样后面要讲到的虚实、刚柔等均是对劲而言。
再说说松紧。拳论上有似松非松、似紧非紧之说。其实,松紧就是阴阳的延伸,松紧一体,不能割裂。然而,很多人喜欢把太极拳说成是松拳,这显然不符合太极拳的标准。理解太极拳需要用逆向思维:松为松开,为放大、为阳;紧为收紧,为缩小、为阴。太极拳劲是由丹田(脊椎)向四肢(身体全部)奔,劲又回到丹田(脊椎),是一个轮回,向外放大为松,向内回收为紧。这样,松紧便须臾不分,松紧合一。由此类推,虚实、刚柔,无不相济相合,对称出现。这样,也就初步理解了太极拳标准。
三、正确理解太极拳规矩
理解了太极拳标准后,如何往这标准上靠呢?这便需要掌握太极拳的规矩。规矩就是对肉体的驾驭能力,规矩没有上身,全身如一盘散沙,相互之间没有更多关联。规矩上身,犹如沙子中掺上了水和水泥,沙子之间产生了联结。对内讲,太极拳规矩为意气神。因为意气神非外在式样可见,所以只能讲一种感觉,倒如蓄劲如拉弓,打拳如挑担,如坐高凳,两手如撕棉,如忍粪状,打人如亲嘴,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等等。
从外讲,太极拳规矩就是对身体各部位的要求。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