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综合 图书 期刊 名家 图片 视频 养生 导航 专题
我的收藏
联系站长
切换繁体
谚语推荐: 邁步如貓行,運勁如抽絲
>功夫频道>中国功夫 > 内家拳 > 谈一谈太极拳的推手
隐藏右侧

谈一谈太极拳的推手

  • 0
    关注数
  • 收藏
  • 栏目:内家拳
  •  2017-03-25
  • 徐弘
  • 互联网
  • 文字版
  • 原貌版

    编者:本文作者为著名吴鉴泉式太极拳家徐致一先生的嫡孙。

    虽然太极拳的练习者如今已经成为中国练拳的第一大群体,但是太极拳的发展令人担忧。太极拳作为武术及内家拳的上乘功夫,近年来越来越不为现代技击家们所青睐,大有演绎为老人的健身操的趋势。形成这种局面的基本原因,是因为很多习练者对太极拳的不了解和误读。如果中国人不能真正、正确地传承和弘扬这一饱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武术技击之上乘功夫,这一门技击的上乘功夫将很快在中国消失。我在下面谈论的只是以我爷爷徐致一追随吴鉴泉先师这一路式子的研究和以王宗岳前辈的太极宗旨为基点,与其它式子无关。

    众所周知,吴鉴泉先师是最早以全柔著称,他在继承了父亲全佑的架子后以自己的认识与理解,放弃了架子中原有的一些外家拳痕迹,采取了一整套全柔的架子和技击方式,开创了全柔太极拳的先河,这也展示了吴先师不因循守旧勇于创新的思想。从而他的技击功夫也更加纯熟精湛。我爷爷自1917年起追随先师,不但精于技击而且在理解上以科学的方式进行研究分析,从而在1927年9月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以科学的方式解释太极拳的著作。爷爷1927年初去上海前是国民政府审计院的科长,因为政府几个月不发薪水,他决定回上海找工作并以教太极拳维持生计。到上海后他登广告教拳,据奶奶说:来切磋比武的比上门学拳的多,家里的门恨不得都关不上。很快,在同年2月精武会就请爷爷去教拳,但因为爷爷很快找到工作而只能业余去教拳,精武会同仁希望爷爷请吴鉴泉老师南下。后来,在当时的上海市长张群和名流杜月笙等策划下,上海久福公司经理黄楚九出面并提供资金,1928初,吴鉴泉率学生金玉琦,葛馨吾等到上海授拳。这乃后话不提。当时,爷爷初到上海,来切磋比试的都是伸手就来,根本没有推手这一说,这足以说明过去太极拳就是众多拳术中的一种,技击就是它的本来功能。当年爷爷能在精武会站住脚,也说明太极拳也并非图有虚名。太极拳的组成是以架子的个人单练和推手的双人对练为一整体,而推手则是为式子的技击服务的。王宗岳在他的太极拳论中所言“一羽不能力口,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正是由推手练习所成。

    纵观近年来太极推手大行其道,推手“高人”众多,虽然声势大了,但太极拳却越来越被其它拳术看不起,一遇别人不按太极推手路数出招“高手”就常常大败而走。因此,就有了推手“高人”遇他人上门切磋先要求人家搭上推手架子再练的可笑局面。就连电视上武术技击比赛中的太极拳选手也丝毫没有“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那御众之形,快何能为!”(王宗岳语)之为。究其原因,本人认为就是

    近年来对太极拳推手的误解和推手比赛所带来的后果。

    推手原本是太极拳的双人对练或同门的切磋,是60年代才出现在比赛场上。最早的推手比赛是1962年初首先出现于上海的,当时比赛规则的误读使得这种比赛并没有走向正确的方向,而这种比赛对后来的太极拳

    ...

    游客与普通会员仅显示1200个字符,如需浏览文章全部内容

    您需要 登陆 并升级为 白银VIP会员(1元/月) 才可以查看文章全部内容,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xhwusu
编辑:
本站文章皆来源于网络,旨在宣传,传承中华武术,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

返回武风形意首页

暂无内容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隐私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怎样投稿 |  手机版   

武风武术网 xhwusu@g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 wfeng New Media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