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太极拳的要领,就是历代太极先师们,通过他们的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学习太极拳应该遵循的规则。这些规则,是最基本的,也是学习太极拳者应该初步掌握的。
太极拳是内家拳,这是拳种的定性。要学习太极拳,就须按太极拳的规矩学,这就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太极拳的规矩,就是太极拳的要领。在这个意义上讲,太极拳的意思或者说太极拳的境界,就在要领中。因此,须下功夫去体会、感悟和把握太极拳的要领,这样,才能深入到太极拳内里去,为健身和技击上的特殊和超常效果奠定坚实的基础。
太极拳的要领,杨式按杨澄甫著述是十条,李雅轩老师细化为十六条。各条之间,是互为条件、互相联系、协调动作、相得益彰的统一体。因此,在谈到某一个要领时,要从这个要领与其它要领相联系的辨证关系中去把握,而不能孤立地单就某个要领本身来讲,这样讲是脱离实际的、片面的、难以讲清楚的,这是其一。把握太极拳要领的过程,同时也是逐步去掉硬力、僵力的过程,换句话说,也是逐步丢掉人们后天形成的拙力的过程。人们后天形成的拙力,已成积习,后患无穷,难以改变,只有通过太极规则,才能逐渐加以纠正,笔者曾发表过一篇《太极生活化》(《搏击》2001年第3期,总第177期)的文章,只是粗浅简单地谈了谈,以后准备在这方面再进一步深层次地写一写,后话打住。这是其二。太极拳的要领,从内家拳的角度讲,都是一种“劲道”,如“气沉丹田”,就是沉劲;“虚灵顶劲”,就是顶劲;合势时的“气势团聚”,就是蓄劲;以腰为轴,带动四肢走弧形、划圆圈,是缠丝劲;内三合、外三合,就是合劲;等等,系一种身体内在的感觉。因此,要从自身的练习中去体会、去感悟、去把握,其途径就是严格按照要领锻炼,力求形体动作符合要领规范,不可在盘拳架中,追求招式用法和着意使力,因为,这是违背太极拳“听劲”原则和混淆内家拳和外家拳界限的,这是其三。这三点,是在规范锻炼中须臾不可忽视的。
下面,具体地谈谈每个“要领”的操作方法。
(一)虚灵顶劲:就是头向上顶,意识上顶百会穴,神贯于顶,项部直立松竖。具体操作方法:头顶天,项松竖,眼睛平视,后脖颈贴衣领,这样就形成了。这是静态的孤立的单说的头部,盘起拳架来,就要同其它“要领”相互联成一体动作。就联系直接的明显的方面来说,在“虚灵顶劲”的同时,要“气沉丹田”;气沉丹田时,相应“含胸拔背”、“沉肩垂肘”。这时,有顶有沉,上下之势,得以相称,脊椎松竖了,身躯正直了,此时此际,就会出现一种松空的感觉。这里,有一个难点,即在习惯上随着头向上顶劲,身躯相应一上俱上,而此处头向上顶,身躯却要随沉气与头上下反向对拉拔长。这在太极“力道”上讲是力在上与下的对称,要达到这层意思, 须相应地克服日常生活习惯上的拙力。之所以说这是拙力,因为“一上俱上”拔了底劲,立身不稳,易于倒地。举个例子,去年有一个早晨,我去公园,见一中年人练习高踢脚,仰面朝天倒地,就是说明。
“虚灵顶劲”,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