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综合 图书 期刊 名家 图片 视频 养生 导航 专题
我的收藏
联系站长
切换繁体
谚语推荐: 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
>功夫频道>中国功夫 > 内家拳 > 心意拳武术文化的内涵与传统文化的渊源
隐藏右侧

心意拳武术文化的内涵与传统文化的渊源

  • 0
    关注数
  • 收藏
  • 文字版
  • 原貌版

    心意六合拳又名“六合捶”、“心意拳”、“十大真形”。对内则称“守洞尘技”。为使更多的读者能对心意六合拳和“守洞尘技”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为了探讨心意拳文化的内涵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为了弘扬古老的心意拳文化,下面是笔者对心意拳文化的内涵作的一些探讨和研究。

    一、为什么心意六合拳又名“守洞尘技”?

    在我们中华民族固有的武术种类中,每门或者每种武术都具有技击和养生的功能,而且差不多每门、每派拳种都有自己的《拳谱》,这些《拳谱》就是武术文化的表现,而且《拳谱》中也都融有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内蕴,古老的心意六合拳是对外称呼,而对内也有人把它叫作“守洞尘技艺”,这是从这门拳术的技击和修炼内功而言的。心意六合拳其技击要求每手每式都含有鹰熊二意在内,这就是鹰在天,从上视下;熊在地,从下视上。鹰为进,熊为退;鹰为攻,熊为守;鹰为打,熊为顾。而心意拳从养生的角度来看则每形每式每手每招都含有阴阳在内。同样,鹰为阳,熊为阴;攻为阳,守为阴;打为阳,顾为阴。总之,这是心意六合拳的“鹰熊斗智”而形成的俗定称呼!所以我们又把心意六合拳俗称为“守洞尘技”。这种上与下、前与后、左与右、进与退、顾与打、攻与守就是心意拳的阴阳两仪理论在指导我们,不然,没有这种理论对我们进行指导,要想练好心意拳是不可能的,心意拳的文化也就不存在了。

    二、拳名再释义

    1、心意六合拳“守洞”的技击和修炼含义。

    《心意拳六合谱》内的所谓“守洞”,从心意拳的技击角度来说,“守洞尘技”是“鹰熊竞技”而引发出此名称,所以一般人会单纯地认为“守洞”即为“熊守洞”或者“虎守洞”。因为心意拳的形法是“鹰熊斗智”,或者说是从“鹰熊竞技”而创造出来的拳术,当然是有它的道理的,故《拳谱》中有:“山麓精灵熊守洞,两掌且防鹰熊争”、“为要提防不胜心,好似猩猩出洞门”、“两肘不离肋,两手不离心,出洞入洞劲随身”等,这就是从心意拳的技击上来说的。上面已经说过,心意拳术里熊为顾、为守、为退;鹰为打、为攻、为进,这是心意拳的一般攻守之道和拳义,是心意拳术内涵的一个方面。而心意拳术的另一个方面,或者是说从心意拳术修炼的角度来说,“守洞”则是“闭口扣齿,舌顶上颚”。而实际上,“守洞尘技”是从道家的理、义、法、功、术等修炼方面借鉴过来的,我们不能平淡的、浅显的去理解心意六合拳“守洞尘技”的高深和玄奥内涵。

    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受初期道家思想影响很大,这可从孔子学道于老子,学成后出山创立儒家学派,这就是中国的儒家思想出自道家思想的由来。而我们所练的心意拳又是姬隆丰在道家基地之一的终南山所研创,并且在创拳的过程中,道士郑师又给姬隆丰以很大的帮助,所以,心意拳文化内涵中一些道家思想难免要渗透到心意拳术中来。

    另外,我们还是要从中华民族的原始文化“天地玄皇,宇宙洪荒”和道家“天人合一”的道义中去寻找、去领悟。心意六合拳术的“守洞尘技”中的洞,非山洞、地洞、虎洞、熊洞,在这里,作为

    ...

    游客与普通会员仅显示1200个字符,如需浏览文章全部内容

    您需要 登陆 并升级为 白银VIP会员(1元/月) 才可以查看文章全部内容,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xhwusu
编辑:
本站文章皆来源于网络,旨在宣传,传承中华武术,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

返回武风形意首页

暂无内容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隐私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怎样投稿 |  手机版   

武风武术网 xhwusu@g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 wfeng New Media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