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从民国时期全国、省各场次搏击比赛情况来看,练习拳击、摔跤的选手即使练得时间不长,也往往占据前几名,太极拳选手很少能有名次,太极名家名手也不例外。有一句武术谚语:“三年把式一年跤,十年太极不出门”。把式一般是指具有攻防意思的招式及单操,两者均要发力。跤、把式、太极三者相较而言,获得实战能力最快的依次是跤、把式、太极。
拳击十分强调体能训练,拳法主要是直拳、勾拳、摆拳,简单实用,三拳练习纯熟,组合起来。摔跤也十分重视体能训练,别、拐、挑、勾、插精妙。拳击、摔跤练习很大一块就是直接对抗,一开始就直接对抗,在严酷的直接对抗中成长。即使练得不精,也能用得上。传统太极拳练习过程繁琐冗长,站桩、套路、单推手、双推手、散推手、断手,最后才散手。用意不用力的站桩、套路练习,配合性的太极推手练习,让人十分地舒服惬意。安逸、舒服、惬意、和平共处,久而久之,不会再有斗志,勉强上擂,难有作为。取出套路中具有攻防意思的招式或单操一个人反复发力练习,再讲手对练见招拆招,这基本上还是停留在“一厢情愿”的“对练套路”层面。这种程序化“套路”式练习,少有真正的直接对抗,如果练得不精,几无用场。把式见效也不快。
太极拳练习一定得化很长时间后才能上擂台吗?如果按照站桩、套路、单推手、双推手、散推手、断手,最后才散手的老套程序按部就班地练习,确实是有问题的。如果一定要运用纯粹的太极功夫搏击,确实是有问题的。太极拳术要在短时间内学以致用,它的练习程序、内容、方法不能走老路,要做改正。解放思想,破除迷信,不死抱“正宗”,“正宗”会严重固化该项技术的练习程序、内容、方法、功能。一胆二力三技巧,胆、力、技巧三管齐下,问题就解决了。
重视体能训练。力量、速度、柔软、硬度、耐力都要练,不要怕练硬练死了。用意不用力的太极拳套路练习和配合性的太极推手练习能有效地帮助消除僵硬,大力才可能得大劲。大力大劲才有杀伤力。
摒弃“固定招法”。李小龙可谓是杂家,摔跤、柔道、空手道、泰拳、拳击等等无不涉及、学习、吸收借鉴,到头来总结出要无招无式,创立截拳道。王芗斋从形意拳开始,形意拳是有套路的,到头来总结出要摒弃“套路”和“固定招法”,“拳术锻炼如果只着眼于技击的技术和技巧,只偏于某一姿势或某一招式的刻板方法,就会背离拳术的总体要求”。这是实践出真知呀。李小龙和王芗斋在他们的练习中都有推手或类似推手的内容,有了推手的内容,就会有“挨何处何处发”的能力,这种能力是攻防一体、化打一体,手感好,攻防、化打不分家。截拳道是一种理念,不是一种拳术,对手拳脚过来,我迎上去碰去截,碰到的时候化打几乎同时完成了。碰到的时候说完成了化和防,都会理解,说几乎同时完成了打和攻,有点不可思议。当具有零距离发力、粘衣发力、寸劲、挨何处何处发的能力时,就不会怀疑了。
我们庞大的太极拳练习人群中,没有多少人在打散手在与摔跤与拳击对抗。没有过散手,没有过与拳击、摔跤者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