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整套拳法,以爪为多,并涵盖踢、打、摔、拿、滚翻、腾闪、地趟等技,其招式变化莫测,令人难以琢磨,无法防范。因文革时遗失拳谱,致使此拳虽有招式,却无称谓,给学者带来不便,实为憾事。
第一段:
预备势:面向东方,含胸松腹、眼睛平视正前方(东方),十指松垂贴于大腿外侧,尾闾中正,两脚并拢,足心涵空,全身放松(图1)。
起势:两手握拳猛然用力上提至腰部,同时挺脚、收腹,重心略微前倾,头向左摆,目视左方(北方)(图2)。
第一势:两手成掌,左手自左腰侧沿腹前下砍于右腰侧,与右掌在右腰侧相交成十字手;左掌在上,掌指朝右;右掌在下,掌指朝前。与此同时,右膝上提,脚尖绷直,头部右摆,目视右方略下(图3)。上动不停,右膝向右方(南方)撤一大步成左弓步,同时身体左转(面朝北方),双掌向前上方(北方)推出,高与肩平,目视双手(图4)。
第二势:接上势,右脚上步,以脚背贴于左膝处,同时,右掌向左下方斜划至左腰部,左手向右上方斜划至右肩前。上动不停,右脚向东方迈一大步成右弓步,目视东方(图5);接式,右手自左腰部向右、前、上方(东方)飞出,左手同时向左、后、下方飞出,身体略右转,配合腰部发力,目视右手(东方)(图6)。
第三势:接上势,重心上起移于右脚,左脚前上以脚背贴扣于右膝窝处,同时双手成爪,自东西两方向上、向正前方(北方)下抓,目视正前方(北方)(图7)。上动不停,重心下坐,使右大腿蹲平,与此同时,双爪自前方(北方)向左、下、上、右、下上方反撩,目视右方(东方)(图8),接势,身体缓缓左转(向西方),头缓缓向左摆,目随头转。
第四势:接上势,左脚向左方(西方)迈一大步成左弓步,左爪翻腕成爪背朝后,爪心朝前上方,左肘弯屈,使左爪经左腰、经左胸向左前方(西方)抓出;右爪也同时翻腕置于右腰部(图9)。上动不停,左爪向左下方下抓,回收于小腹前;与此同时,右脚向左方(西方)上一大步,下蹲成骑龙步,右爪向上方、向前、下方抓击不停,右爪五指用力内扣,右腕略上提目视右爪(西方)(图10)。
第五势:接上势:左脚向左(东方)迈一步,同时,左手自小腹前以掌背向左方(东方)推出,右爪回收于右腰侧,目视左手(东方)(图11)。上动不停,右手以掌背再向左方(东方)推出,左爪回收于左腰侧,目视左手(东方)(图12)。上动不停,左脚略回收,右爪向左、后、右、前沿头顶上方环绕一圈(图13),以三指锁喉手向右前方横爪。与此同时,下蹲成低技击桩,左爪置于小腹前,爪心向下,目视右手(西方)(图14)。
第六势:重心上前,身体向前方(西方)冲跃,左膝上抬,以右脚向前(西方)弹出,并以右手拍打右脚背(图15、16),两脚下落成右弓步,右爪向右、前、上方斜抓,爪心向上,左爪向左、右、下方斜抓,左右臂似一直线,目视右爪(西方)(图17)。
第七势:接上势,身体左转(朝东方),右爪随势向左、前、下方(东方)抓击,左手回收置喉部(图18)。上动不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