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洪洞通背拳”之三十六跌摔,是第七代传人焦登榜之秘笈。他视为珍宝,深藏不露,秘而不传。年事已高时,始择徒而授,单传于弟子程涌泉,程涌泉又独授于薛盛才。1985年,全国武术挖掘整理时,此拳被视为看家镇宝,未曾献出。嗣后,我(作者薛盛才)和程涌泉(亦友亦师)多次商榷,将该拳公诸于世。因遵循艺不轻传、宁可失传不能滥传的师训,未能实现。不幸的是,程涌泉也于1997年与世永诀,只留掌握此技的我现已年逾古稀。我认识到孤芳自赏,莫若与人共乐者更乐,一花独放不算春,万紫千红才是春。只有无私奉献,才无愧前辈,有功于后代。于是,决计将先师留下的丰厚武术遗产于今天的欣逢盛世之时展现社会。
提到这种跌摔,难免会使人和传统的摔跤相混淆,其实不然,摔跤是在双方较技时,运用杠杆、力学原理,通过自己改变其力点、支点,使对方重心越出其底基失去平衡而倒地的一种技法。而洪洞通背拳之三十六跌摔却不同于此,它是实战技击中踢打摔拿中的主要内容之一,这种跌摔技击术在实战应用时,既无公平可言,又不受摔跤比赛和散手擂台赛规则的限制;既不限制禁打部位,更不限用任何技法,随心所欲,无拘无束,运用什么手段和技法都可以随意实施,有效地摔打对方的经脉或穴位,可以击打对方任何要害部位,还可以利用反关节来控制对方的局部关节,使其失去反抗能力,以重创对方和伤害对方为目的。它较之摔跤和散手擂台赛更具有杀伤力,轻则可以制服对方,重则可使敌人致残致伤或致命。
三十六跌摔技法遵循洪洞通背拳的特点,顺势借力,声东击西,闪惊巧取,以小力胜大力,除使用肩、肘、臀、胯、膝为力点外,又与反关节及多种打法、腿法相互结合,伺机应用。
三十六跌摔在实战中不同于专项的摔跤比赛,在实战搏击中,并非单一的专门只施用跌摔,而是将跌摔技法贯穿于踢打拿等技击中,在防守反击中实施。根据自己想要达到的目的审时度势,任意选用。如对方属人民内部矛盾,要考虑施技的分量和轻重程度,不能超越正当的防卫范围,如若过度将会触及刑法;对待敌对分子或亡命之徒,应动用杀伤力大的跌摔技法,使其被跌摔受到重创,威风扫地,束手待缚。
洪洞通背拳之三十六跌摔至今并未在任何武术比赛场上亮相露面,所以鲜为人知,这或许是先师们对此看家拳珍藏之故吧!
三十六跌摔比较特殊,和其它拳术截然不同,单练时没有完整套路,完全着重对抗性的短打,风格独特,技击性强,是一项具有实战意义的拳种。每一招法独立成章,单招单练。演练方法也与众不同,要求操练者对每个跌摔技法单一习练,不论场地多大,一个技法动作一左一右地反复练习,十次、百次……直练到场地尽头为止,返回来再换另一个技法动作。每次训练,能练多少算多少,每次训练如果没练完三十六种跌摔动作,下次训练时接着进行,要求每日要将三十六跌摔全部练完,练习次数多多益善,待练至动作正确、用力准确、快速敏捷后,进一步要求两人实战练习,上手的进攻和下手的防守反击互相轮换,如此练完三十六种跌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