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一、渊源
武当神功太极拳,又名武当玄武式神功太极拳。三丰祖师在武当山修炼时,受蛇鹊相斗的启发,在继承张云庵道长、火龙真人、邱长春长老的太乙柔拳、金丹仙功的基础上,又汲取少林及民间多派武术之精华,借以鸟蛇龟猫猴等动物的仿生创势,以道教所传太极阴阳为体,五行八卦为用,“河图”与“洛书”为经,八卦与九宫为纬,体悟人间攻防搏击之招式,及气血养身原理,从而悟炼出以吸蓄、呼放、刚柔相济、内外兼修为特点的玄武式太极拳术。其既有少林威武刚健之气势,更显武当柔软缠绵之风采。该拳以攻防技击为本义,以圆柔和顺为外形,呈现出“柔似蛇身滑无骨,刚赛金石摧破城;缠绵柔化运无极,松沉稳实抗巨灵”之气势。
清乾隆年间,有武当山练功道人常云游于襄阳真武顶,严格择徒秘授神功太极拳。王宝仁大师的先祖王言申(1775-1862年),在习练戚门武功的基础上,又前往真武顶拜师学拳,得道家玄武门神功太极拳,遂使功夫大增。在参加白莲教起义时,发挥了很大作用。起义失败后,他回到襄阳清河口老家隐身务农修炼。后又多次赴武当山及真武顶寻师深造,使自己的武功渐臻炉火纯青之境。道光年间,年近七旬的王言申,把武当神功太极拳传授给悟性较好的孙子王世能(1826-1915年)。王世能继承其衣钵,兼具轻劲草标飞腾术,成为村中奇人。后来,王世能携技传功给两个孙子——金雁、金春。次孙金春(常称雁春)(1877-1964年)潜心学得祖父之武学,于光绪十五年入清兵营,驻防京津一带。1900年,金春参加抗击八国联军的战斗。1903年,应湖广总督张之洞聘请,赴武昌帮办兵工厂,任稽查队长。1943年2月,金春倾其所学,把武当神功太极拳秘传给他的次孙王宝仁。
历经几十年苦心修炼,王宝仁大师很少与外界交流,一直到1980年5月,在浙江省体委的推荐下,他参加了在太原举办的全国武术观摩交流会。在会上,王宝仁表演了武当神功太极拳,引起了武术界的极大反响和高度关注。1983年,王宝仁大师被特聘为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特邀研究员、顾问,多次赴武当山与武术界资深专家研讨交流武当功夫。自那以后,玄武式武当神功太极拳方才得以让人知晓。
二、理义
武当神功太极拳共有六路,循序渐进,体用皆宜。
第一路,升阳柔环功,共51势。初始,以柔身运气为主。通过柔环运化,使人心静、意专,气血畅达,舒筋活络,通体舒爽。进而真气内升,万物复苏,醒脑安神,精神焕发。
第二路,盛阳运丹功,共40势。在柔环升阳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的运气炼丹。丹就是元气和内劲。动态中深吸空气,经肺泡交换后随血液灌输全身,其渗入血液及全身肌肤的气量,则又随意识和劲力动向不同而不同。柔动躯体,专注一方,可使全身肌肉群通过气血调节,协同发力于一处,造成难以抵抗的强劲。为增强对抗功能,在柔和舒缓中突变发强,柔中寓刚,随曲就伸,松腰抖出,使神经与气血四肢协调,反应灵敏,可收到精旺神足意气扬之功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