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拳创始以来,在长期流传过程中,由于杰出传人的建树,相继形成不同的螳螂拳流派。不同的螳螂拳派在共有特性的基础上,自然在拳法上有着各自独特的内容和特点,包括不同的演练风格。体验真正有代表性的不同螳螂拳...[详细]
文/刘崇禧 螳螂拳是我国武术的主要流派之一,在国内外颇有影响。但关于该拳种的创编、沿革和传播等基础理论问题,至今众说纷纭。这不仅是因为历史时空间隔甚远,而且还因为拳种本源说法不一。考证螳螂拳的源流,查...[详细]
螳螂拳宗师郝恒禄先生于1926年所作的《太极梅花螳螂拳论》,长期以来深刻地影响着太极梅花螳螂拳的传承发展。其子郝宾大师将该拳论收入他于1963年整理的拳谱中。先师李德庆先生系郝宾先生的早期弟子,于“文革”初抄...[详细]
传授/方 磊 撰文、演练/车星辰 摄影/徐世川螳螂拳历史悠久,流派众多。太极梅花螳螂拳实属梅花螳螂一系,因其内外兼修,劲力刚柔并济,手法以圆转缠绕的弧形居多,与太极拳有异曲同工之妙,故以太极梅花螳螂拳称之,...[详细]
看过刊于《精武》2007年11期莱阳裔人《螳螂拳史源考述》一文,有几处疑点。草成本文与莱阳裔人商榷。 一、关于王郎就是于七并创螳螂拳于崂山这个问题 烟台、青岛等地的螳螂拳界一直有争议,在此不多赘述。文中提到...[详细]
一、太极螳螂拳名由来螳螂拳发源于山东莱阳,后在胶东半岛形成四大流派,即太极螳螂、梅花螳螂、七星螳螂、六合螳螂,此外尚有一些小的流派如勍手螳螂等。流传于烟台、莱阳之外的螳螂拳流派更多。实...[详细]
对太极螳螂拳家而言,拳术训练的最终目的只有一个——交手实战。关于太极螳螂拳,先辈们曾经做过总结,并结集成书,就是《太极螳螂拳谱》,其中《对敌交手三要素》就是对实战的解说。书中所载“一胆、二劲、三功...[详细]
在东北的武术界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老话——“螳螂不归家”。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大意是说,单练螳螂拳的人不容易成为大家。言外也有“师傅的思想保守,门户之见重,弟子难成才”之意。例如:当年的黄永凯先生,在得知...[详细]
因为《少林衣钵真传》(以下简称《衣钵》)中记载了十八家拳法,并且有“七势集连拳,总是十八凑”的文字。所以,多年来螳螂拳界便以此为根据,认定了螳螂拳是“十八凑”而成,即螳螂拳是集合了十八家拳法的精华创作出...[详细]
一、采手对练 采是太极梅花螳螂拳重要技法之一,主要是指出手抓人手臂、头发等身体部位或衣服,以进行攻防的手法。采,常直接用于擒拿类招式,又与不同的攻击性动作组成众多完整的攻防招式。拳谚说:“螳螂使出双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