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在东北的武术界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老话——“螳螂不归家”。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大意是说,单练螳螂拳的人不容易成为大家。言外也有“师傅的思想保守,门户之见重,弟子难成才”之意。例如:当年的黄永凯先生,在得知弟子林世钦又师从陈德善练习自由搏击术之后,由于门户之见便不再教林世钦了。林世钦后来则以技击术成名。在东北各地,会练崩补、乱截、梅花路、八肘、摘要这几套拳法的人很多,以此成为名家的人却极少。
早年问,螳螂拳的师傅们在教拳时,一般均不给徒弟们拳谱和做理论上的指导。师傅怎样教,徒弟就怎么学,即使有疑问,当徒弟的也不敢多问“为什么”,若是徒弟与师傅沾亲带故的话,情况则会好些。“宁传一手,不传一口”的现象相当普遍,有幸能从师傅那里得到螳螂拳谱做为练功指导的徒弟是很少的。师傅们将拳谱看得很重,甚至到了“秘惜甚于珠玉”的程度。
上世纪80年代武术“挖整”时期,山东烟台有人捐献了一本《螳螂拳谱》的抄本,署名崔彭年撰,时代不详,当时参加“三献”拳谱资料鉴定工作的武术学者马明达先生后来撰文称,该拳谱的作者具有深厚的武学素养。(笔者注:可能马明达先生不知道崔彭年就是崔寿山先生。)这个拳谱的不同抄本多有流传,传抄日久不免有多处字句上的错讹与脱漏。马先生非常希望有人能担当起整理出版这本拳谱的责任,以广传播。马先生遇到螳螂拳名家于海先生时还探讨过此事,于海先生也深有同感。这本《螳螂拳谱》和辽宁的《通背拳谱》其后均获得当时武术“挖整”的最高奖项——“一等雄狮奖”。时间已过去二十年了,《通背拳》(武术文库本)已出版近十年,而这本《螳螂拳谱》依旧“躺”在体育总局武术管理中心的资料库中“沉睡”。另一方而,该拳谱的各种手抄本通过不同的渠道在螳螂拳的爱好者中传抄着,错讹之处也越来越多。比如,拳谱中的“闪赚腾挪”被抄成了“闪转腾挪”。崔寿山先生的确是武学大家,他对“闪转腾挪”的解释堪称经典。在此援引如下:“闪者,如灯炸目瞬,见像而化,杳无可寻。掌拳肘膝,俱宜用之。若只是作闪躲,则辜负此字矣。赚者,哄也;腾者,搁也;挪者,移也。俱有闪字在内。”由此可见“闪”是螳螂拳较有特点的一种技法。无独有偶,在日本人精心制作的“电玩世界”享誉世界的三维(虚拟现实)格斗游戏《VR战士》中,特别地将其中使用螳螂拳技的人物(里昂)单独设定有侧闪的功能。日本的游戏制作者为制作这款节目,竟特意到山东去学习螳螂拳,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日本人对螳螂拳技(精微之处)的理解是相当到位的。
长期以来,港台及海外一直比较重视螳螂拳相关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所出版的著作也比国内出版的为多。据笔者的统计,国内从武术“挖整”开始至今所公开出版的螳螂拳著作有十种,而港台海外所出版的螳螂拳著作至少有四十种。“广东人黄汉勋曾把罗光玉传授的螳螂拳技术和理论整理成近三十种螳螂拳书出版”(语见松田隆智著《图说中国武术史》)黄汉勋的著作,从螳螂拳谱、缺秘、随笔,到躲刚、插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