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自古以来,武术界和医学界的许多人就主张“气沉丹田”。
“丹田”这个词有着浓厚的神秘色彩。对于丹田的位置,人们有不同的见解,诸如“石门即丹田,一名命门,在脐下二寸”(李濒湖《奇经八脉考》)、“脐下三寸曰丹田”(《性命圭旨》)、“脐下一寸三分为丹田”(《黄庭经》)等。对丹田的说法不同,只能说明人们对丹田不了解,不能科学地理解它。其实,古人所说的丹田,包含着道家炼丹、修炼长生不老之功的唯心主义色彩。古时候人们练功到一定程度时,小腹处有温热等特殊感觉出现,幻想长生不老的人们就把理想寄托在这一点点感觉上,把它作为炉火中烧炼出来的所谓长生不老的“丹”,美其名曰“内丹”,并把这个所谓炼内丹的地方称作丹田。但是各人的感觉差异又使人们对丹田的位置定位出现不同。除此之外,腹内的内脏神经也在作怪,腹内神经在向神经中枢传送反映的过程中并不是那么准确,容易出现误差。这就像患阑尾炎的初期,有些患者感到胃部或脐部疼痛,与阑尾炎的实际患病部位不同一样。这样的误差也造成了人们对丹田位置的不同理解。由此看来,“丹田”这个名称并不科学,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它,同时也应剥去其迷信外衣。
而“气沉丹田”的“气”指的又是什么呢?众多拳论中均谈到“气”,如“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至”、“气遍全身不少滞”、“气宜鼓荡”及我们所说的“气沉丹田”等。“气”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众所周知,人是靠肺呼吸的,呼吸的“气”只能在肺部运行,根本不可能到达腹腔或身体的其他部位。由此可见这里所说的“气”并非指呼吸的气。而人们提到的对气的感觉(如麻、热、胀等)其实只不过是神经末梢各种感受器接受身体内外刺激后将一种生物脉冲沿着传入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一种反映。所以我们可以认为“气”是在某种条件下的一种特殊的神经机能反映。在针灸时也会有麻、热、胀等感觉。古人不能解析其理,因而把这种神经机能反映称作是“得气”,是把“气”神化、唯心化了。如今“气”可以用经络测定仪测出。人体在极松静的状态下运动时,在神经支配、肌肉伸缩、生化及生物电的变化等影响下,毛细血管开放,这些血管周围的神经感受器受到刺激后,将神经冲动传送到大脑感觉中枢,从而引起麻、热、胀等感觉,这就是“气”或者称之为“内气”。可见,“气”的运行和血液运行密切相关,这与中医所说的“气行血亦行,气滞血亦滞”、“血为气母”不谋而合。用半导体温度计测量时,练功有气血运行感觉的人,肢端温度可见升高,这就是毛细血管大量开放的结果。
认识“气”和“丹田”后,“气沉丹田”也就不难解析了。有人认为只有吸气时才能“气沉丹田”,其实,无论吸气或呼气都可以做到“气沉丹田”。我们先说吸气时“气沉丹田”。由于练拳使呼吸逐渐变得自然深长,吸气时横膈膜下降得较多,就会给腹内脏器一种有益的温柔挤压按摩。这种挤压按摩也会使腹腔内感受器等刺激转变成生物电脉冲,经感觉神经传送到脑内感觉中枢,于是就有“气”冲于小腹的感觉,这就是“气沉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