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一、源流
清朝咸丰年间,在湖北地带最早传授“隐仙门拳术”的老祖师是胡凤庭。胡尊师祖居湖北汉阳县新沟镇胡家台,幼年居家读书,好文喜武,少年得志,于嘉庆年间访到河南归德府天开山兴国寺,拜明心长老(龙老禅师)学习武术,在寺内苦练五年之久,功满艺成。在谢师下山时,明心长老向胡凤庭祖师叙说了“隐仙门”武术的由来。嘉庆年间,清军内有一武术教官名叫杨俊武,武功非凡,名绝当世。教二徒,一称铁腿,一称神掌。这二人性情豪爽,刚毅不阿,为抗强暴反贪官为百姓打抱不平,犯下命案,官府画相到处捉拿。他二人在家不能安身,只得隐姓埋名流落他乡,后来留落河南归德府天开山兴国寺为僧。时日既久,见明心长老慈悲为怀,天资敦厚,就将奇异武术传给明心长老,二人隐身而去,留诗二首。
其一:万化真君得道高,五色祥云下九霄。兴国寺内传隐语,缘满一去天地空。
其二:摇身一变一阵风,筋斗云内下天空。若问吾的名和姓,火星一冒闹三宫。
后来明心长老就以神化寓言称二人,一名“万化真君”,一名“齐天大圣”。遂将此门拳术命名为“隐仙门”。
胡凤庭尊师祖功满艺成,下山广传此门,尤在湖北汉川、汉阳、天门等地,其弟子甚多。胡师祖的高足王宗响、方中池、方苞三、张厚成等人在武汉地区传授隐仙门拳术,影响甚广,名声很大。后继之王国清、杨恒平、方承寿、李玉春、刘保清、王功青等名师为隐仙门第四代传人。至今健在的本门拳师为数不多,都是古稀老人,唯独继衣钵教武行医的李玉春前师的得意门生、第五代传人、武汉“五龙武馆”馆长曾昭生老师和武汉分会会长陈礼华老师,在当地传授此门拳术,培养后生人才。
二、功理概要
(一)修炼之简说
隐仙门拳术,外炼筋骨皮,内修精气神,是内外双修的民间拳术。所谓外炼,即四大渺形(龙行、虎步、鸡飞、猴形)。龙有变化之妙、虎有擒人之能、鸡有飞腾之玄、猴有纵山之灵,行则如龙、步则如虎、飞腾如鸡、翻身如猴。胡凤庭先生曰:“由静则动,由动则明,由明则变,由变则化,由化则空,万化皆空,万法归一者也。”又曰:“内修三宝(精气神)”。精,保其精而不使其耗;气,养其气而不使其暴;神,敛其神而不使其散。先师的论述揭示了外炼内修的精髓。
隐仙门拳法由七十二手三十六腿组成拳术套路,其中有一百零八个基本功操练动作(即108个桩功),既可单项练习,又可散打成套,或进行对练,首先练基本功,后练硬功或软硬合练。拳术套路分二类:站手拳七十二套,地趟拳三十六套;站手、地趟拳中又分长、中、短套路功架练习,内容丰富,有声有色,喜怒哀惧,哼哈阴阳,云逞雨势,雪仗风威,力仗声音,武从威出,如生龙活虎,似敏猴雄鸡,动作优美,风采多姿。
(二)技法浅言
在武技中,本门讲顾、变、力、打之简要。“顾”则四周皆防,不致损伤其体;“变”则起伏转折变化无穷;“力”则体坚志固,轻重有摧;“打”则抗巧随出,勇锐无挡,力灌五顶。五顶为头为两手两足。头如帅旗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