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此八桩为内家秘授传承的一套内功站桩法,最初为清道光时期宁波著名武术家兼伤科专家王瑞伯(1796—1850年)授之四明山童崇武,继而得以留存至今。
八桩,又名“浑元八桩”,因为不仅在外形上要求姿势圆满浑厚,而且强调内气流行周身能圆转自如,取其“浑然任气行,形圆劲自增”之义,故有此别名。八桩的顺序按天、地、风、云、龙、虎、鸟、蛇排列。
但虽名“八桩”,实为九势,即在练习八桩的首尾,各加练阴阳未分或动静既合的“无极桩”一势。实际上这一桩势相当于当今拳术套路中的起势与收势,其目的在于使练习内功站桩的前后有一个过渡性桩势,这样就不至于因突然进入正式行功,而出现精神上一时难以集中的现象,也不至于草草收功而影响锻炼效果。
一、无极桩
属阴阳相合、动静未分之桩。其攻守之意存于一心,而未表露于形。劲主柔,形为合,架势为高桩。因此势适用于养气延年,故又名“养气桩”。
【歌诀】
阴阳相合,精聚神凝。
平心和气,吐浊纳清。
【练法】
双足平行,端身站定,屈膝微蹲,上肢松沉下垂,腋下悬空。双目平视,神光朗照巅顶,虚灵独存。心不胡思,神不外溢,意不露形。凝神定意,血脉停匀。立身中正舒适,疏朗空灵,呼吸纯任自然,绵绵若存(图1)。
如图站定,作为起势。深吐深吸四度,作为收势,纯任自然地呼吸片刻。
二、天门桩
属阴阳合势,性主攻,劲主刚,形主合,架势为高桩(图2)。
【歌诀】
双掌仰天神爽朗,周身松沉意注掌。
丹田气贯四梢运,两掌起时石难挡。
【练法】
双足稍宽于肩,平行站定。两手仰掌,手心微侧,使之遥遥相合,仿佛气息相通。吸气时足趾微微抓地,足掌缘着地,足心涵空,意注足心。呼气时,意注掌心,就像有内气自掌心透出承托巨山,随时抛发一样。
要求“五心相印”,即心意与两掌心和两足心相呼应,内气互相贯通,以利于以心行气、以气运身,随时调动手足。
应敌时,如敌按压我,我即劲由内换,内气潜转,源动腰脊,劲贯四梢,或双掀或单抛或旋发,以攻为主,攻中有守。攻如巨浪抛物,又若力士掀石,威势惊人,故谓“两掌起时石难挡”。
三、地门桩
属阴桩合势,性主守,劲主柔,形主合,架势为高桩(图3)。
【歌诀】
两掌似按地,吸足而后闭。
气满即须吐,莫忘自然义。
【练法】
双足稍宽于肩,平行屈膝下蹲站定,双膝微微内扣(仅限于意识)。气静神闲,寂然湛然。两手俯掌,掌心含虚而稍微相对,使掌心劳宫穴之气遥相感应。
气吸足而后闭,掌心用意略使暗劲,如按水中浮球,意念上仿佛不使内气从掌心逸出;至气满微闷时,方始以鼻呼气,同时想象内气从掌心缓缓吐出。
凡属主守之阴桩,其劲路都是柔多于刚的。因此,采用闭气法